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智宵規劃戰略,到“陶丘之戰”爆發,消耗的時間約是兩個半個月。
到“陶丘”的交戰爆發,隨後晉軍追擊聯軍潰兵,追著追著來到“商丘”地界的外圍,整場追逐戰又消耗了半個月。
“魯軍所部皆盡投降,鄭軍大半逃回本國,餘下諸侯躲進‘商丘’城內?”
智宵是在“商丘”正北部遇到魏駒。
作為偏師主將的魏駒第一時間簡約地向智宵進行彙報,沒有將過程說得太明細。
不過,那些資訊對智宵來說其實就已經夠了。
魏駒沒有提到吳軍,應該是他們過來之前,吳軍要麼是早早逃竄向南,到底是進入“商丘”暫避,或是直接逃回吳國,需要在後面進一步收集情報了。
智宵有一點不解,問道:“不知越軍行蹤?”
“並未得見。”魏駒給出了正面的答案。
那就奇怪了。
由正面追擊的東路軍追殺下來,一開始還彙報越軍的動向,後來卻是一點關於越軍的情報都沒有上傳。
智宵回憶了一下下,確認是在南山附近失去了越軍的蹤跡,心想:“他們不會還躲在南山裡面吧?”
這個南山就是那個馬放南山的南山,後面在隋唐成了“修仙”聖地。
南山的佔地範圍很廣,有太多的地方允許兩三萬大軍進行躲避,不是派出足夠人手大規模尋找,想找到躲藏在裡面的大軍並不是那麼容易。
當然,想要隱藏行蹤必須躲得夠深,進去本身就不容易,想出來也會很困難。
正在追擊聯軍潰兵的晉軍,哪怕看到有潰兵逃進南山的山林裡面,沒有對南山深入追擊,智宵也只是留下兩個“師”的兵力把控南山的各處出口。
追擊沿途中,智宵碰上類似的情況都是留下兵力把控出口,以至於抵達“商丘”地界的晉軍數量,連同後面開來的西路軍,總兵力下降到約十五萬。
到底俘虜了多少敵軍,或是殺死多少,相關的資料暫時沒有做總彙。
用估算的方式進行猜測,智宵則是認為應該有至少三萬大軍進入“商丘”城內,城外的敵軍數量約五萬左右。
等於說,聯軍本來的二十多萬大軍,逃到“商丘”地界之後,數量不會超過九萬。
已知的情況是,鄭軍的主力沒有選擇朝“商丘”的方向逃竄,他們直接選擇回國,半數遭到了西部軍的攔截,其中又逃走四成左右,成功逃回國的約在一萬八千左右?
魯軍則是從國君到小兵,活著又沒有失蹤的人全部成了晉軍的俘虜。
智宵只特地去見了子罕一面,其餘身份足夠高的戰俘由韓不信或智申分別招待,俘虜到的各諸侯國戰俘則是看押著向晉國本土轉移。
一些賬肯定要讓智宵算一算,一算下來初步判斷出尚有一戰之力的聯軍中,大部分是逃得最快的吳軍,佔了約五萬,剩下則是從戰場逃回來以及本來就是駐防部隊的宋軍。
那些沒有逃竄到“商丘”的聯軍,他們不一定就是被俘或戰死,必然有成功躲藏起來的人,數量應該還不會少。
有一個事實是,成功躲藏起來的潰兵數量越多,後續對宋國造成的傷害一定更大。
那是潰兵沒有了固定的食物來源,少不得會去搶劫村落,怎麼可能對宋國不會產生破壞呢?
晉國的兩支大軍在“商丘”外圍會師,一場簡短的軍事會議過後,晉軍圍著“商丘”周邊開始佈置起來。
“割裂吳宋乃是我等必行之事。”魏駒非常贊同智宵的觀點。
晉國不止很難遠征去滅掉吳國再吞併,想一戰滅掉宋國也屬於不可能。
宋人說不定比吳人更加堅韌。這個是楚國一兩百年的不斷入侵將宋人給鍛鍊起來,一再歷經過太多的風雨飄渺,增強了宋人性格里面的韌性,再艱難都想支援下去,不會輕易就放棄希望。
作為宋國都城的“商丘”佔地面積比晉國都城“新田”還要廣,尤其是城牆又高又厚,真想要進行攻克的話,城內守軍數量足夠多,且不是失去抵抗意志的話,進攻一方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傷亡代價才能拿下。
反正智宵決不會將智氏的兵力耗費在攻打“商丘”行動上,至於魏氏、韓氏對“商丘”有什麼想法,其實對智氏根本不重要。
很現實的是智氏表現出對攻打“商丘”沒有意願之後,魏氏和韓氏一次也不再提攻城的事情,轉而跟智申和智宵研究起了怎麼敲詐宋國,再逼迫宋國與吳國決裂。
十五萬晉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