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前,智宵的注意力大多被孔丘吸引,著實沒有太過觀察南子。

南子是宋國之君宋欒的兒女,宋國是殷商後裔之國,也是當前眾諸侯國中唯二的公爵國。

殷商王室姓子,只不過現在男子除了周天子之外稱氏不呼姓,相反女子才是稱姓,並且是名在姓前。

關於先秦歷史很多是取自《史記》,先秦的很多史書沒有流傳到後世,僅是一些古墓出土偶爾有殘篇。

因為《史記》的出現是在西漢,並且是給後面的史官打了個樣,隨後各朝各代記載歷史基本是按照司馬遷給的模板來寫,基本上就不再稱氏,直接將姓和氏混淆了。

很多人懷疑《尚書》是西漢出現,隨後到北宋再被補全,原因就是《尚書》如果出現在春秋時期,裡面的很多人物稱呼應該不會犯一種低階錯誤,也就是將一些姓和氏給搞混了。

什麼場合應該稱姓,又在什麼場合呼氏,春秋時代的人總不會搞不懂,不是嗎?

並且,春秋戰國時代對男子稱姓不呼氏,等同於指著鼻子罵人。能夠創造一本著作,怎麼會犯下那種低階錯誤,還是說寫一本書就是專門為了罵人?

在春秋時期寫書,正確的開啟方式就是不斷引《經》據“典”。這個《經》是《詩經》,“典”則是《書》這一本創作。不熟知《詩經》或《書》的話,一個字又一個字拆開能夠看懂,連起來壓根看不懂別人在表達什麼。

孔丘對自己的弟子說過一句“不讀《詩》,無以言。”的話,意思就是:你連《詩經》都沒有讀過,有學問的人在講什麼,你聽得懂嗎?連別人在說什麼都聽不懂,還怎麼愉快的一起聊天。

那個“引經據典”的習俗一直有流傳下去,並且是深入方方面面,現代人隨口一句成語,其實也是“據典”的一種,因為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典故。

光成語的存在就註定漢語會很難學,老外不懂成語的典故,無法理解一段有成語的話想在表達什麼意思,其實跟某些人懂得說英語,碰上英語中的俚語組詞就懵逼一樣。

當前的人對南子只會有一個稱呼,那便是:衛夫人。

智宵沒有見過這位衛夫人站立,不知道身高會是多少,僅看上身與曲起來的雙腿盲猜,應該有個一米七左右?

南子的髮型是一種偏了一邊的偏髻,其實這種髮型比較偏南方,中原女子的髮型是後髻,也就是將頭髮盤在後髻。

她身上穿著很正式的宮裝,布料是一種錦,有束腰的特點,肩上有披肩,主體顏色是宋人較為喜歡的淡黃色,身後有一條長長的裳裙曳地。

在長相方面能夠看得出有南方女子的委婉,一顰一笑的風情絲毫不見做作,她經常會做出抬起下巴的動作,不知道是為人驕傲,還是想要向人展示領如蝤蠐。

智宵心想:“難怪衛君元對子南那麼著迷,也難怪孔丘在會見時非要加上簾子。”

孔丘已經進來。

這是一個四面沒有牆壁的庭榭,一些書架將安坐的區域給半圍了起來,頂上有蔓藤纏繞頂上一排排的橫木,一縷縷的陽光照射下來,空氣中的薰香被照得更為明顯,使人一種時間彷彿被放慢了的錯覺。

從場合的佈置來看,南子顯然是一個很風雅的人?

現場暫時只有煮沸了的水聲,一名侍女用工具將熟盂移開,又有一名侍女將在熟盂放入一些茶末,隨後用茶筅緩緩地攪拌了起來。

當前喝茶真不是泡茶葉,茶葉還要等明朝才會出現,也就是炒茶源於明代。

有了那一套工序,還會將熟盂繼續燒一小會。

完成那些工序,南子親自動手拿茶筅攪拌成為泡沫狀,想要加入油膏的時候,智宵出聲了。

“夫人,在下習慣喝原茶。”智宵說道。

煮茶?就是往茶里加入一些東西,油膏屬於必須物,風雅一些還會加入花瓣,乃至於加入其它奇奇怪怪的東西。

南子很意外地看了智宵一眼。

有人的眼睛真的會說話,僅僅是一眼而已,勝過了千言萬語。

南子取過一個盛皿,用勺子給智宵倒了原汁原味的茶,隨後問孔丘,道:“不知夫子口味?”

孔丘從頭到尾沒有正眼看過南子,雙方的眼神第一次接觸,隨後很快挪開,說道:“仲尼喝茶喜加蜜。”

仲尼是孔丘的字,他對南子用字來自稱,倒是令智宵聽了感到很意外。

字也就是表字,熟人之間才會稱呼表字。

那麼,孔丘跟南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漢室風雲錄

漢室風雲錄

來不及先生
關於漢室風雲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一個與命運相抗爭的故事,塵封已久的歷史畫卷就此展開。書友群:760932811
歷史 連載 66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