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跟上次一樣,又是宋國跳出來當老好人,東奔西走進行積極的邦交活動,第二次“弭兵會盟”也就再一次在宋國都城“商丘”的西門之外舉行了。
參加第二次“弭兵會盟”的諸侯很多,晉國和楚國作為當事者肯定需要在場,齊國、秦國、魯國、衛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宋國、邾國、滕國和宋國參與了會盟。
趙武代表晉國提出的盟約簽訂內容是:“晉、楚之從交相見也。”
意思是:晉國的僕從國要朝貢楚國,而楚的僕從國要朝貢晉國。
與會十四個國家之中,齊國作為晉的盟國,朝拜晉國而不朝拜楚國;邾國為齊國的附庸,滕國為宋國的附庸,不參與盟會。秦國,作為獨霸西戎的一方霸主,是楚國的盟國,不朝拜晉國。
弭兵之會上,和上次一樣,殺氣騰騰。
楚國的令尹子木當眾說道:“晉、楚無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
意思就是:晉國與楚國交鋒了那麼久,誰都不會信任誰,簽訂的盟約還會再一次被違背。
當時,在場的楚人衣內皆裹甲,準備動武,以求做盟主,堅持在盟會時,先進行“歃血”。楚國達到目的之後,在載書上寫名時,先寫上晉國,第二次弭兵之盟在很緊張氣氛之中結束。
在第二次“弭兵會盟”之後,楚國卻是陷入了無休止的內耗,沒有餘力再與晉國爭霸,等於變相地履行了與晉國的盟約。
沈梁諸提到“弭兵會盟”就兩個意思,首先表達楚國是一個有誠信的國家,再來就是隱晦表示楚國已經衰弱到無法威脅到晉國的霸權了。
當下,沈梁諸是作為楚國使節,講的任何話都會被隨行的史官記錄到史冊之中。而這就是沈梁諸代表楚國,對晉國表達修好的最大誠意。
一句話而已,含括的內容卻是極多,不瞭解歷史詳情的話,無法理解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恰好,晉國卿位家族的小輩自小都又被教導歷史,某些歷史片段更是要背得滾瓜爛熟,充分理解了沈梁諸想表達的意思。
所以了,在春秋當貴族,尤其是頂尖的貴族,不知道熟讀《詩》和《書》,更加要系統地閱讀列國的史書,要不然在某些場合連說話的資格都沒有。
一切只因為極短的幾句話,提到的典故太多,更是涉及到歷史事件,聽不懂還怎麼去搭話呢?
之前還建議不搭理沈梁諸的韓庚與魏駒,他們在沈梁諸展現出足夠的誠意下,立場變成認為可以與沈梁諸好好聊一聊了。
反而智宵生出了極大的警惕心,轉變立場認為不能讓沈梁諸再“花言巧語”下去,否則就要讓楚國的一些圖謀有實現的可能。
“子高請回罷?”智宵直接表示要送客。
子高是沈梁諸的“號”。他能看出魏駒和韓庚態度上的轉變,對於智宵的驅趕卻是始料未及,一臉錯愕地問道:“因此如此失禮?”
魏駒和韓庚也不解。
智宵搖著頭說道:“子高能言善道,宵實有體會。”
這句話是在提醒魏駒與韓庚,他們愣了一下神立刻反應過來。
沒錯啊!
在沈梁諸沒有說話之前,韓庚和魏駒都保持著極大的警惕,幾句話過去而已,韓庚與魏駒卻是立刻改變了態度,足以說明沈梁諸話術的成功。
面對這樣的人,不想與之合作的話,最好就是一句話都別讓說;哪怕是有合作的意圖,每一句話都要一字又一字斟酌著去品味,要不然一不小心就要上當了。
反應過來的魏駒臉色無比差勁,直接扭頭不再看沈梁諸,用這樣的態度來表示厭惡。
韓庚也收起了臉上溫和的笑容,甚至變得很是生氣。
“這……”沈梁諸不斷苦笑,站起來才說道:“未曾想晉國如此小覷吳國,實令寡君措手不及。”
智宵做了一個比較不禮貌的舉動,也就是舉起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有些人,他們講的話不管多麼有道理,其實吐出的每一個字都是穿腸毒藥。
晉國本來就無比警惕吳國的崛起,由楚國的使節來說,無非就是更深程度的證明。
現實是什麼?一旦吳國倒下的話,不是越國崛起,就是楚國重新強盛起來。
智宵堅定認為晉國可以警惕吳國,可是晉國沒有必要去打擊吳國,因為一旦晉國打擊吳國的話,會讓晉國徒耗很多的國力,成功之後最大的獲利者也只會是楚國。
在三人明確表示送客的態度之後,沈梁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