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孫武又稱陳武,他是媯姓後裔。
在春秋戰國時期,陳通田,也就是兩個字的讀音一樣,寫法上面根據考古史料證明並不相同。
其實到現代之後,閩南語的“田”和粵語的“陳”發音也是非常近似,或許這就是族群開枝散葉後,語言歷經一再的演變,留給後人的一種痕跡?
因此,孫武也能被稱為田武。他的一些本家就是“田氏代齊”的那個田氏,只是田氏到現如今還不是什麼顯赫的大家族,田氏之主田乞還是一個在盡力巴結齊景公和齊國公族高氏的小人物。
春秋時期的稱呼很多變,之前是那個氏,極可能因為官職的變動,或是封地的變更,頻繁地隨之更改,姓則是不變。
田乞、孫武和司馬穰苴都是媯姓,他們擁有相同的祖先。所以說這一家子很厲害,同一時代的後裔之中孫武和司馬穰苴在軍事上取得了極大成就,其中孫武還會被後世的人尊稱為“兵家至聖”,連帶司馬穰苴也得享武廟供奉。
更厲害的是什麼?孫武有一名後代也在軍事上獲得極高成就,那人叫孫臏。
當然,孫臏並不是本名,臏其實就是膝蓋骨。他叫孫柏靈,因為被龐涓挖了膝蓋骨被人稱呼為“臏”,以當時就是“一個沒有了膝蓋骨的人”的意思。
孫武自薦之下需要出使晉國,他不能太過於拖拖拉拉,要不然吳國先君就要在梓宮中當很久的凍肉。
春秋時代,諸侯的喪期一般會超過三個月。這是因為需要向周天子彙報,並且再向列國發出訃告,收到通知的諸侯一般會派人前往參加喪禮,沒有收到邀請又想去參加的貴族也行。
前來參加喪禮的人越多,來者的身份越尊貴,薨逝的諸侯後裔就會越感到有面子。
目前並沒有一國之君會在生前大肆動用人力物力修建寢陵,諸侯薨逝會送到歷代先祖長眠的陵園,安放在某個墓室裡面與祖先做伴。
修建寢陵這種事情要到戰國才開始大肆流行,場面搞得最大的人莫過於始皇帝。他也給後代的皇帝打了個樣,習俗或者說規則就那麼流傳了下去。
春秋以及上古時代擁有的大型寢陵不多,三皇五帝才有這種待遇,只不過春秋時期的三皇和五帝說法著實是太多了。
流傳最廣的版本中,春秋時代的三皇有燧人、伏羲、神農和伏羲、女媧、神農以及伏羲、神農、黃帝,這三個版本;五帝則是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這兩個版本。
智宵生活在這個時代,反正他知道的三皇版本是燧人、伏羲、神農,五帝版本則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這些賢人,他們的年代過於久遠,到春秋時代差不多已經成為祭祀時才會提起的人物,更久之後的時代則會變成神話中的某個故事。
孫武花了二十三天的時間穿過宋國和衛國,抵達晉國的南部。
“足下乃吳人,為何出現在此?”趙獲得知部下攔截了一支隊伍,親自過來檢視。
孫武不認識趙獲,能猜出來人在趙氏的地位不低,行禮說道:“我乃吳國正使,為發訃告而前來晉國。”
其實也就是孫武的隊伍有打出旗號,並且還出示了旌節,要不然趙獲根本不會現身。
旌節是諸侯正使才會用到的東西,除非是得了失心瘋,否則根本不會有人去攻擊擁有旌節的隊伍。
“訃告?”趙獲當然知道吳君闔閭薨逝的事情,對於吳國那邊派來使節覺得是情理之中,納悶的是怎麼給自己碰上了。
在孫武進入晉國境內時,走的就是“棘津”的這一條路線。在這邊,趙氏與範氏、中行氏來往廝殺不斷,儼然就是一個涉及交戰範圍非常廣的戰區。
並且孫武在被趙氏攔下之前,其實已經碰見過範氏和中行氏的部隊,得到了範氏以及中行氏不錯的禮遇。
趙獲問道:“可要派遣護衛隨行?”
孫武答曰:“不必如此。”
這一支吳國的使節團人數大約兩百餘人,實話實講就是與晉國的家族出行相比,人數不是有點少,而是真的太少了。
當然了,不是每一個諸侯國都像晉國這樣,完全是晉國的各個家族太過缺乏安全感,弄得家族核心成員出行攜帶的護衛那麼多。
他們是吳國的使節團,有旌節就能夠保證安全。
最重要的是什麼?吳君夫差給孫武的明確命令就是通知完晉君午之後,直接前往智氏進行社交。
現在還有誰不知道智氏跟趙氏的關係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