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沒名字用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第一次改進,這個飛行器擁有了隱身能力,隱身材料是秦嵐指導生產的。
由於其飛行時既沒有聲音又沒有一般的雷達可以偵測到,而且速度還沒有達到衛星可以明顯觀察到程度,可以說是全維度隱形飛行器,專業蘑菇戶。
其缺點明顯,無力靠這種飛行器飛離地球,而且升空前期較慢。
第二個已經說過了。
第一個原理亦簡單,普通飛行器也難擺脫星球,需要火箭那樣的東西做助推系統。可是新飛行器沒有這種條件,原因是:其質量有嚴格限制。
如果要以這種飛行器遠離本星球,那我們需要在近地軌道建立一些彈射器,以這些彈射器為中間跳板,每次彈射都會降低彈射器的勢能,彈射器的勢能需要用電能補回去,電能以太陽能補充並以"電磁"的方式作為"中間商"將能量換成重力勢能。
這樣,飛行器能量不太足的問題可以緩解,當高度足夠後需要降低高度,將重力勢能再換成動能,只有動能足夠才可以在軌道上穩定執行,在那裡補充能量!
能量補充好後再以更高的彈射器為中間跳板,這樣,再次重複一些過程,達到一定高度時會失去電場加持,就停那了,沒辦法,偏偏恆星在電磁場方面其實並不算太優秀,至少不能就直接利用吧。
這基本就決定了這種飛行器不會是星際航行的工具,但是行星表面確實方便,而且還省了能量,畢竟有部分能量會由大氣支付,甚至可以說:大部分都由大氣支付。
因為帶電粒子在限制電場運動的距離遠遠無法與在大氣電場運動的距離相比,而且後面的設計有部分帶電粒子更是在限制電場中直接固定不動,直接要大氣電場支付所有能量。
這樣的設計還有一個不知道算不算缺點的缺點,就是,這樣的飛行器會消耗大氣能量,不知道其補償速度能不能趕上消耗速度,如果不能的話,對電離層就有一定損傷,可能會使星球表面物質逃逸變簡單。
這可是大問題,如果星球表面的氣體逃逸光了的話,現有的生物體系很有可能直接崩潰,到時候又是一次生物大滅絕。
但是,如果大氣補償速度足夠,那麼他們就有了一個非常巨大的電池,一個自行免費充電的超大恆星能電池,這非常好,難道不是嘛?
當然了,這個新產品的專利屬於誰?肯定不會現在就拿出去的。
其實這種東西很多人都腦洞過,但是,非常可惜由於他們沒有一個強大的材料研究團隊,所以,他們無法根據設計製出需要的機械來完成構想,以至於現階段這個飛行器都還是概念,或者說想象。
其實不能怪他們,因為電場跟隨系統非常複雜,即使設計出來,沒有配套的調節手段亦無法實現。前面就說過的,大氣電場並不均勻,甚至會在某個地方驟降甚至反轉,比如:崑崙山。
面對這種變化的環境,我們需要一個實時的,可以"觀察"電場變化的系統,但這不夠,看的到卻無法改變反而更絕望了。
還需要瞬間或者短時間"變性"的手段,或者說快速"變味"。
這些是基本準備,除這些外還需要電子系統,控制系統,瞄準系統,地形跟隨,導航……
反正,諸多條件,直接扼殺了他們的想法,這已經不可能由個人完成了,其難度已經相當於一個人製造一架現代化的飛機,光是其多種複雜的工藝鏈就阻遏了普通人。可以這麼說:世界上,可以單獨的一個人掌握製造出一架現代化飛機的所有工藝的機械專家絕對不超過一隻手!
可見,有時不是想法來了就可以……
根據這種飛行器的各種特性,最終它的名字被確定為:魍魎!
主打的就是個突然出現突然消失,及帶來死亡與災禍的牌子。
當然了,亦可用於超高空偵查,在這樣的高度下,防空雷達即使發現大機率也只能乾瞪眼,如果要發射一顆超級導彈,那其成本會高的可怕,而且最主要是:這樣的導彈一般無法精確制導,因為其本身或許已經無法承受轉彎時的載荷,畢竟那時候的速度擺在那裡呢,隨便轉個彎都可能力矩過載直接自爆。
從近地軌道發射星際導彈呢?這樣的小型導彈會有那麼高的力矩嗎?
很遺憾,由於其在近地軌道發射,這幾乎註定了其最低速度下限非常高,這樣的速度想拐彎?
想要拐彎就需要先減速,減速過程也會靠近飛行器,到時候就可以拐彎了,而且以導彈的速度,飛行器逃無可逃。
但是,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