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沒名字用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約過了十七分鐘後,開始大幅提高溫度,其實這個過程沒有消耗太多電能,因為兩個瓶內無限接近真空的環境熱量散失比較慢。
鋰片很快就熔化了,現在處於熔融狀態,但這對鋰來說是比較多餘的,即使不加熱到熔融狀態它也可以與大多數氣體反應,加熱其實是想讓反應進行的更徹底,就是減少殘留罷了。
你可以想象現在裡面的氣體總量了吧?非常非常少,基本只留下稀有氣體。因為稀有氣體導熱性非常差勁,所以裡面的空間其實溫度並不高。當然,是指氣體溫度,如果你放東西進去測的話,那個測量的東西會吸收鋰散發的熱輻射升高溫度,具體升高多少會與那個東西的材料和瓶子裡面的熱輻射強度有關。
提高溫度大約十五分鐘後,關閉多重氣閥,將真空機功率"逐漸"降低,達到平衡後,再緩慢降低功率,直至關閉。
秦嵐坐在隔室觀看著,這些過程和與原來實驗的變化都是她要求的,她無法容忍可避免漏洞的存在!提高投入罷了,秦家收益去掉產品更新的研發資金和稅收部分後年淨營收依然超過兩百億,根本不會在乎這個!
提醒一句,科研就是燒錢!每次粒子對撞實驗的成本都超乎想象,還有觀察星空的超大型射電望遠鏡……一個個都是燒錢大戶!
如果你認為大型粒子對撞實驗的成本就是那一小時十五萬左右的電費的話,我只能說你見識太淺,每次開機檢查與關機檢查的成本都會算在一次實驗裡面,幾十公里的加速道需要投入的維護和檢查成本可想而知!檢查的人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術,這又將極大的拉高人力成本!
而這樣類似的機器世界上可不少,有的一年使用次數也比較頻繁,你可以想象消耗了嗎?
像這樣能佔便宜的實驗秦嵐不介意多做,得出的結果她也能得到,當然了,在c國用c國的機器得出的資料都需要上交!這個條件很合理,誰都不能說什麼。而且還有一點:不是隨便一個人願意上交資料就能使用機器的,開玩笑,萬一來個間諜直接來個有計劃的自殺式襲擊的話,數十億到上千億的機器可能直接就報廢。
也就是說使用這個機器的科學家一般都要有"職務",不是隨便來個野生的就可以的——雖然這句話很傷人,但這就是事實,沒人用以億計價值的東西來試探人性,那樣是愚蠢的!
話題有點過界了,回到趣味小實驗……
反應進行的差不多,可以冷卻了……
秦嵐從休息室趕回來,現在冷卻即將結束。
有人會疑惑嗎?明明裡面的惰性氣體的溫度不高沒必要,而且氣體太稀薄冷卻效率太差。不要忘了,裡面還有塊熔融的鋰,它是與玻璃瓶直接接觸的,所以它能透過玻璃瓶接觸散熱,為什麼要給鋰散熱呢?
因為高溫狀態的鋰散發的熱輻射比較強,這也會影響實驗,別忘了,等一下要用的光束本質上也是電磁波(無觀察者)
冷卻結束,實驗準備,除錯校準裝置時間……
本次實驗會先從較細的光柱開始……
記得前面說的其他不同點嗎?這其中之一便是:其中一個瓶子裡的金屬薄片帆板換成了塗抹耐高溫輕質顏料的氣凝膠板(為什麼不是與前面的"箔"一樣薄呢?後面再說!)兩個瓶子裡連線帆板的東西都是輕質塑膠,主軸為了減小摩擦力依然用金屬軸。
將其中一個瓶子裡的金屬帆板換成氣凝膠帆板主要是有兩點原因……
一是金屬運動時會切割地球磁場,帆板內部會形成微電流,這將阻礙帆板運動。
二是金屬的導熱效能比較好,原實驗中給的解釋是溫度差導致一塊帆板兩邊氣體密度不同,從而推動帆板運動——這裡是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的!原實驗為了減小慣性矩,使帆板更容易被推動,他們把帆板製作的很薄,而這樣的話,一塊帆板的兩面只間還有什麼距離嗎?這樣的距離以金屬的導熱性來看,說實話,等於沒有!所以這麼薄的帆板兩面會有溫度差嗎?顯然,幾乎沒有!
現在換成氣凝膠後就不同了,既減小了慣性矩又加強了帆板兩面的隔熱性。
好了,現在說說第二個。
嗯……另一個瓶子裡也不是金屬帆板,而是超薄的碳纖維,選它的原因是因為它既不會受磁場阻礙又有比較好的導熱效能。在它的一面均勻塗抹了淺色輕質顏料,一面均勻塗抹黑色顏料,這次要求顏料有比較強的導熱效能,同時為了平衡變數,兩邊瓶子裡的帆板最終都刷了兩面同樣顏色的顏料。而且要求帆板處理後的總質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