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煥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坐在堂屋裡玩,真捨不得,暑假最後一天玩了,就結束了。
我聽見了表妹的聲音,小姑爺推門走進來,看見了我,他嚷道:“弟兒,你是哪麼嘀啊!”我沒理他。
謝天謝地!表妹去搭餐寄宿去了,也就是說晚上不用住我們家了。我鬆了一口氣!奶奶儘管“哎呦”,像是怕得罪親戚似的。
我的教室在靠老師宿舍這邊,同樣是9901,xx、xx和xx在一個班上。我們那天報了名,也領了書本,一切都很好。
一個學生對另一個學生說道:“……我那天看見你放牛的時候……”
“我連牛長什麼樣都不認識!”這個學生窘迫的回答道。
班上一陣鬨笑!
xx笑著說道:“……我牛還是認識。”
開學之後,初三全體寄宿生,沒有通學生了,而且晚自習是三節課。班主任還在為寄宿床鋪不夠而操心,他吩咐道:“有的學生暫時沒有鋪位的,和別人關係好點兒的就一個鋪。”
有個學生可能情況不一樣。班上有個調皮的說道:“……”
班主任老師就是教初二教物理的老師。他有個特點,喜歡用粉筆在講臺上蹭。語文老師個子高高的,眼鏡帶上了,四方臉短髮,頗有一表人才之感。歷史老師一件運動背心一穿,他對自己的肌肉很自信,體育老師和他比,相形見絀。政治老師,一個看上去柔弱的年輕女子,表情十分嚴肅,一雙眼神充滿憤青,我喜歡!我喜歡嚴肅的老師,這樣讓我上課有種緊張感。英語老師是位年紀大了的女性,和當初五年級的班主任老師相比,她優秀的非常明顯。她的聲音很動聽,我的腦子裡面想象,她年輕的時候一定十分漂亮!
化學課本自從發下來,我就興奮不已!在柏枝臺書店裡買了一本化學習題,比較厚的一本,全是題目。不用老師講課我就往前自習了幾篇,裡面的內容十分吸引人。所以之後的化學課程,老師的講課是一定要聽的,但是在聽懂的前提之下,我的大腦已經圍繞著現有的知識拓展開來了。老師邊講邊記憶,邊理解,邊思考,這就比曾經的生物地理等科目更加投入。
化學的魅力在於讓我們用一種微觀的視角去看待萬物了。這與之前的數學物理政治語文等等不一樣,數學在於推理和實際的計算作用,物理更多的是涉及力學和電知識,雖然也有微觀的角度,但也還是為力學和電學服務的。政治歷史也是用來研究社會。曾經的生物也有微觀的視角,譬如細胞膜細胞核等等。但是化學則更小,並且小到了最小的物質——原子。
以微觀的視角去看待事物,讓我大開眼界,並且與自己的空想世界連成一片!從頭到尾,化學就沒感覺任何的壓力,相反,每節化學課我都樂在其中。我不僅預習了前面的課程,也認真聽著老師所講。但更重要的是我已經把這種微觀視角與宏觀視角融合起來思考。如果說宏觀無限的世界是一扇門,那麼微觀世界是另一扇門。如今,這兩扇門都開啟了。
我現在不記得幾個化學分子式了,化學方程式已經盡忘,後來也沒有自學化學。與其說是熱愛化學,倒不如說是我獲得了“無窮的力量”。
這種獲得“無窮力量”的興奮感覺,只有一次能與之相媲美,就是曾經自己在幼兒園教室裡面讀課本讀到: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圍繞著太陽運轉,而這裡是太陽系,太陽系之外是無邊無際的宇宙。
那麼,從大的範圍來看,宇宙是無限的,就是有著無限的可能,無限的希望!
現在化學課本告訴我,萬事萬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是由原子組成的。一顆細胞裡面有著過億的分子,而一個分子由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原子排列而成。並且分子可以與其他某些分子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新的分子結構,但是化學方程式的兩端的物質之和是不變的,也就是說物質的總和不變。這個道理可以聯絡初二的物理,即牛頓定律來解釋,化學反應會放熱,但是能量的總和將不變。書本上寫的是原子分為原子核和電子,由於電子排列的不同,從而原子的屬性會不同,也就是不同的原子,可見那張表,俄國科學家整理的那張表。老師說道:“原子核以下就不能分裂了,就不能分開了。”書上的確這樣寫,也就是說原子核無法再分。
如果說原子核不能再分,這是當時教科書上面的一種寫法或者說是經驗的總結積累,也避免實驗和實踐當中出現“誤以為”的思維,所以就下了這麼個定義。
那麼,這個初中生認為:
“原子核是可以用科技手段看見的,外表面沒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