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煥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曾發生的雄主、謀臣、勇將的故事已遠去,留作後人茶前飯後的談資。有心者可以用來啟迪智慧,無心者只當曾經的事情。
和現實相比較,三國的事情其影響力微乎其微了,曾經多少風流人物都化作了土。可從時間上來看,畢竟是一個歷史時期,而歷史是連線起來的。他們耗盡無窮盡的資源,消耗一個世紀的歷史時間,耗盡了數代人的心血,到頭來只為後人演繹歷史故事。
我閱讀《三國志》,感到十分吃驚!從公元184年黃巾之亂算起,到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共79年的時間。這個時間比春秋戰國任一歷史時間都要短的多。然而,短短七八十年的時間,卻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璨!
假使學者閱讀《三國志》,猜他不得不佩服,中國不可謂無人矣。中國人的智商爆發力,足以讓這個世界生畏。
可是,縱然他們智識超群,卻突破不了時代的侷限。他們活在當下,難以擔當歷史發展的責任。即便是諸葛亮、陸遜等人也沒有超過他們生存環境的侷限。
孫權多次要拓展海外,可陸遜卻非常的保守。我一直很喜歡陸遜,從此我討厭他了。作者陳壽也似乎不贊成出海。
最終,我們錯失了整個海洋!
諸葛亮在猇亭戰役後,苦心經營蜀漢。他有沒有可能匡扶漢室,建立千古不世之功業呢?他自視甚高,別人對他也是非常讚美。司馬徽稱讚他為“姜子牙、張子房”可比,但歷史給了諸葛亮不弱的對手。他的本錢較弱,對手較強。多次北伐顯得一意孤行,頻繁的用兵,結果得不償失。他和姜維的北伐都加速了蜀漢的滅亡,不利於人們的生產生活。
諸葛亮北伐運動是不理性的,只求“聞達於諸侯”,博得後世的美名稱頌。其情,在今天看來,狀諸葛之忠近乎於偽!
可癥結點也就在這裡。要達到宏偉的目標,就要從根本上扭轉力量的強弱。要從本質上去看待和分析國家建設的驅動力,可諸葛亮沒有。他甚至沒有從理論上去否定現行的國家秩序,他也感到困惑和無力。諸葛亮對歷史的功績幾乎是無功的,站在歷史的角度看諸葛亮,極其渺小。
這都是因為他沒有超出時代的侷限,沒有對歷史程序發出推動力。諸葛亮沒有,其他人更沒有。
曹操唯才是舉,引領了一個時代,把人謀發揮的淋漓盡致,真可謂一世之英雄。他完成了北方統一,進而促進全國一統。可曹操唯才是舉是一種精神,是一種領導的個人魅力。可惜,包括他和他的繼承者,乃至後世,都沒有完成“唯才是舉”的深刻理念!直到今天,唯才是舉的人事制度還在建設之中。在“人盡其才”的理想社會還沒有完成之前,人們更需要一種穩定的秩序,一種簡而易行的秩序,一種使得上上下下都能各安其位的等級差,來避免利益分配的不穩定性帶來的衝突。
畢竟人才會帶來變化,既得利益階層要始終防備他們。在三國時代,人才之盛源自於激烈的競爭,激烈的競爭又源自於華夏大地上有三個同處一個時代的“老闆”,這三個老闆都是雄才大略。劉備一個普通的平民,卻能趁勢而起,成就一番帝業,源自於他對人才的吸引力。劉備的魅力源自於四個方面:1出色的社交能力,信義佈於四海,重視個人道德品質在人際交往當中的重要作用;2忠義的人生價值觀,什麼樣的領導營造什麼樣的團體,劉備的組織及其成員足以與曹操並爭天下!3自己姓劉,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把個人發展目標與重振漢室的目標相融合;4劉備會做官,懂得官無大小,要為老百姓著想。
不過,劉備個人魅力出眾,但政治上仍然是一個專制者。他所向往的目標,終究是自己的帝王事業,而不是人民百姓的解放事業。因此,“攜民渡江”的感人故事也改變不了他日後作為專制者的青面獠牙!
孫權長壽,活了很久,並喜愛吳人造船的長處,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出海支持者,但事業的大方向還是與曹魏爭奪中原地盤。事業的方向限制了孫權的決策範圍,使他的安排和決定最終還是侷限於帝王將相的範圍目標。既沒有深入的探索海洋,也沒有利用海洋為自己的後世子孫發展戰略構建防禦縱深。
他與不朽的功業擦肩而過,孫權可曾想?除了帝王將相的那一套,人世間還可否有其他更有價值的追求目標!
我今天寫下三國的一些看法,感覺曾經的英豪除了揚名,什麼都沒留下,吹吹打打留下了幾篇好文章。如《龜雖壽》啊《出師表》啊什麼的。唯才是舉、攜民渡江、夙夜憂嘆、事必躬親……好不累人!幾十位英雄人物在幾十年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