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煥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類的一個悲劇。關羽的破綻不止是他的“得意”之作烽火臺,他的後方交給了糜芳和傅士仁這兩個不忠不義的人。糜芳和傅士仁頃刻間就投降了呂蒙。呂蒙帶來的吳軍化妝成荊州士兵,詐開城門,席捲關羽後方基地。
當前線的關羽得知後方被東吳襲取,已經連歸路都被斷了。他只好敗走麥城,等待救援。
東吳呂蒙帥軍進入荊州,深知穩固得到已經佔領的地方不能出差錯。他下令:“有膽敢妄取民舍一物者,殺無赦!”
有個人的裙帶關係能和孫權搭上邊兒,他因為拿了民居一頂斗笠。正值下雨,於是戴上了。被呂蒙看見了,下令:“斬首示眾!”
東吳兵馬入駐荊州,秋毫無犯。老百姓只願消停的過日子,你們打打殺殺都是為了帝王事業,與百姓何干?別侵擾百姓就行了。
關羽只剩下麥城,派人突出重圍向上庸的孟達和劉封求援。可惜這兩個人心眼兒近視,看不到日後,只顧眼前的芥霽。原來,劉封當初被劉備認作義子,關羽不悅,向劉備說道:“此螟蛉之子,兄長何故收為義兒?”又,劉封屯兵上庸,屬於偏遠地區,遠離益州政治中心,也是關羽示意劉備而做的人事安排。這導致劉封心裡怨恨關羽,他們預設了關羽困窘,而不發一兵一卒救援。
援兵無望,關羽只好親自領兵往西川進發,而留王甫周倉守城。
路上白雪皚皚,赤兔馬被潘璋指揮的軍士絆倒馬蹄,關羽摔下被擒。可憐關羽一生,到此為止。
《三國演義》書中描寫孫權本不想殺他,但張昭這樣學識淵博又溫文儒雅的文人開始讒言了。他說道:“當初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尚不能結其心,此人勇悍,留下終為東吳大患,不如殺之以絕後患。”
孫權點點頭。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
筆者判斷《三國志》所描述的可能性較大,也就是說是潘璋當場抓住關羽,當場就殺了。素來藐視東吳將領的關羽也為東吳將領所恨,所以根本沒有為關羽的生留有緩衝餘地。一代英傑,一代義絕,就此將星隕落。
關羽被殺後,他的頭顱被盛裝在塗漆的盒子裡,送往曹操處。孫權的做法其用意在於嫁禍曹操,而曹操識破東吳計謀,於是厚殮關羽。
劉備聽聞後,哭道:“可憐雲長身首兩地呀!”劉備發誓要誅盡仇人!
關羽的死引發了一連串的事故,這些事故對蜀漢的復興事業而言是致命的。《隆中對》的計劃難以照計劃施行了。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雖然有虛構,但作者不能不說是為了陳述“忠義”而殫心竭慮!諸葛亮出祁山北伐的戰場上,一位大名鼎鼎的飽學大儒,這位活了七十有六的老先生騎在馬上,站在曹魏的角度上要給諸葛亮訓話了。他在同僚面前誇下海口:“管教一席話,使諸葛村夫拱手來降。”
這人就是王朗,官至司徒。他立於魏蜀兩軍陣前,長鬚飄然,頗有一番道骨!
王朗:“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正式。”諸葛亮答道。
“久聞公之大名,今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要興此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我奉昭討賊,何為之無名?”諸葛亮反問。
“嗯!”王朗神情肅穆的點點頭,似乎胸有成竹。
他說:“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是天命所歸也。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以應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手指諸葛亮)、抱大器,自欲比於管仲、樂毅,何要強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怎比得上天空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哈哈!”諸葛亮大笑,說道:“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兩軍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昔日桓帝、靈帝以來,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是社稷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啊!值此國難之際,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