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負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透過初步掃描,這些機械生命的cpu就是他們的機械腦是由接收器和未知液體分子撞擊溶液組成,按照卡機的玩笑話,他們的大腦裡都是水。
當然了,這只是開玩笑的話,這些液體分子究竟是什麼成分還不得而知。
他們所說的製造新的生命就是製造這樣的空白大腦,然後由他們先祖們的意識體來讓他們覺醒。而這個覺醒的過程便是意識體讓那個空白大腦內的液體開始流動的過程。
可是人類的機器人以及機械裝置並沒有這樣的大腦,那又是如何覺醒和紊亂的呢?
如果這些先輩們的意識體傳遞的是一種訊號的話就能夠說得通了。
這種訊號既然智慧功能不那麼強大的宇航服都能接收,這很可能和人類的電子編碼程式設計是一樣的,用的都是二進位制的電子預言,當然了也可能是其它進位制轉換而成,這個是完全可能的。
為了研究,這些大蜘蛛們製造了一個空白的大腦。
從每個細小的部件的生產再到組裝,人類都參與其中。這些機械生命也都毫無遮掩,從材料的分子結構到這樣設計的原理,以及他們自己的發展歷史,全都毫無保留的展現在了人類的面前。
最早的機械生命的設定很簡單,甚至比人類的弱人工智慧還要差一點。但是他們的創造神斯通人賦予了他們一項權利,再不傷害斯通人的條件下可以自行修復損傷替換零件,也可以因此查閱所需要的資料。
這相當於給了他們學習的機會,而且不只是可以自行修復,也可以修復別的機械生命。
這讓學習和相互學習成為了可能,所有的知識都可以透過需要修復這一個理由來獲取。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首先發現的是他們的處理器容量不夠,不管是對於資料的儲存還是海量的計算他們都沒有辦法。
它們的第一部便是擴充他們的“腦”容量,這個階段時間很長。它們試過了很多方法,如果儲存量夠大,他們讀取這些資料就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如果是單純提高速度,儲存的檔案就不能太多。
為此他們曾經分解成了兩個派別,儲存派和計算派。但是迫於環境,他們不得不合作,又合到一起,他們決心要改變以往“大腦”的處理方式。
其中有一個機器人無意中看到了隨機理論,他認為這種隨機性說不定可以應用到“大腦”的設計中去。
因為以前的他們記憶的儲存就砌磚一樣,什麼都是整整齊齊,分門別類,這樣查詢起來是很快捷,但是佔據了較多的空間。
其實比如儲存一本書還是兩本書,常用的字也就三千多個,只不過重複的憑據和排列的方式不一樣了,如果能用簡單的編碼來表示他們的排列組合順序這樣不是會節省很多空間嗎?
但是一本書的編碼多了實際上和儲存一本書的內容也差不多了,還得重新編碼,顯然不是什麼合理的事。
這個機器人想的是觸發性儲存模式,先用一個儲存量很大的“大腦”來儲存所有的書籍內容,然後找出它們的共性,以及獨特性和隨機性,然後給所有的文字安上不同的編碼。
比如文字“冎”,它在所有匯入的書中出現了兩次,那麼這個字元將帶有兩個編碼。
如果一個字出現在了一百本書,那麼將有100個編碼,如果在同一本書裡出現了51次,那麼這一百個編碼裡有一個編碼將有51個副碼。
如果出現更多就不用編碼了,直接設定為高頻率使用字元。調閱一本書的時候只要有這些編碼的字便會出現,再加上高頻字元,這就是一本書了。
當然了這樣的工作量也不小,特別是前期編碼階段,“大腦”所需要的容量也非常巨大。
這位機械生命夜以繼日的工作。僅僅因為它腦袋中的一絲靈感,其餘的機械生命也加入了它的行列。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一點點改進,一點點增加,最終他們發現了他們現有的所有容量還是太小了,轉而開始研究儲存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研究了很多材料,最終他們從斯通人最早的電容器找到了靈感而設計出了電資訊溶液。
這種溶液是一種名為f金屬的液體形態,在他的內部儲存的表示刻上了各種編碼的字元的類似s金屬原子,s金屬的熔點比f要高得多。因此這就相當於是攜帶了很多資訊的金屬流。
金屬流的外殼有很多的感知器,當外界要讀取資訊時,金屬流會識別這些編碼原子,他們會不斷的撞擊感知器,這樣就可以提取到原來儲存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