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喜歡野山羊的襯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日後,貢院重新開考。

這一次,防範措施更加嚴密。不但增加了禁軍把守,連考官都幾乎全部換了新人。

"這次的考官都是誰?"林焱問影堂密探。

"大多是從外地臨時調來的。"密探回答,"而且都是些清官,沒什麼黨派色彩。"

林焱點頭。老太師這一手很妙,用清官來主考,誰都挑不出毛病。

進入考場後,林焱發現座位也重新安排過。那些權貴子弟被分散開來,不再扎堆。顯然是為了防止串通。

"今日考經義。"考官宣佈,"諸位小心答題。"

林焱展開試卷,看到題目是《論語》中的一段: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好題目。"他暗贊。這哪裡是在考經義,分明是在考政見。

確實,這段話討論的是治國重點:足食、足兵、民信。而在當前朝局下,這三點恰恰都出了問題。

朝廷糧餉不繼,邊軍戰力不足,吏治腐敗讓百姓失信。這簡直就是現狀的寫照。

林焱沉思片刻,開始答題:

"夫政之要,在於三者:養民、衛國、取信。此三者缺一不可,然輕重有序"

他的筆下不疾不徐,將這段話的深意一一剖析。不只是講經義,更是借古喻今。

"養民足食,乃安邦之本。然今日之弊,在於何處?在於制也。夫糧食不足,或因天災,或因人禍。天災難防,人禍可除。今日之弊,多在人禍"

這段話可謂辛辣。點出了當前糧食問題的根源: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那些貪官汙吏中飽私囊,才是真正的禍根。

"至於足兵一事,古人云:'國雖大,好戰必亡。'然則今日邊患頻仍,當如何應對?臣以為,當先革除軍中積弊,而後再議強兵之策"

這更是直指軍中弊病。那些貪汙軍餉、臨陣脫逃的將領,才是邊患的根源。

正寫到這裡,忽聽見不遠處有人驚呼。原來是有考生在文章中引用了一些禁忌的典故,被考官當場指出。

"這也要管?"有人小聲抱怨。

林焱卻明白這其中的深意。那些典故多與亡國之君有關,在這種時候引用,無異於大不敬。

繼續寫道:

"至於民信一事,此乃根本。古人云:'民無信不立。'今日吏治腐敗,民心盡失,當如何挽回?臣以為,當從三方著手:其一,嚴懲貪官,以正視聽。其二,選拔廉吏,以為表率。其三,改革弊政,以興民心"

這番議論可謂切中要害。既指出了問題,又提出瞭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字裡行間都透著一股正氣。

寫完這些,又補充道:

"然則此三者之間,輕重緩急,當如何取捨?古人重民信,誠然有理。然臣以為,當今之計,當以足食為先。何也?民不足食,何以言信?兵不足糧,何以言戰?故治國之道,當以安民為本,以富國為基,以取信為要"

這段話是全篇的精華。既認同孔子的觀點,又結合實際提出新見。顯示出了過人的政治智慧。

正當他準備收筆時,忽然注意到考官的神色有異。原來是在看一個考生的答卷。

仔細一看,那考生正是王明月!

"有趣。"林焱暗忖。看來王明月的答案有什麼特別之處。

果然,很快就傳來訊息:王明月在文中引用了一些新近發生的例項,論證吏治腐敗對民生的影響。

"好膽色。"林焱讚歎。這是要借考題抨擊時弊啊。

但他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王明月雖然性格耿直,但不至於如此冒失。除非

"去查查考官的背景。"他讓影堂密探暗中打探。

很快,訊息就來了:那名考官雖然表面清廉,但實際上與言官集團有聯絡!

"原來如此。"林焱明白了。這是言官們在借科舉收集證據啊。

想到這裡,他在文末又加了一段:

"臣聞古人云:'民貴君輕。'此言雖激,然實有深意。君之所以為君,在於愛民。今日天下之弊,根源於何?根源於忘卻此理也。故臣以為,欲求太平,當先正本清源,革除積弊,方能長治久安"

這段話可謂石破天驚。居然引用"民貴君輕"這樣的典故,這是要表明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三墳

三墳

輕羽
關於三墳:三墳最新章節列:小說《三墳》輕羽/著,三墳全文閱讀《三墳》為開天闢地的三位人皇所著;窮大道之數,極天地之變;得之可窺大道,悟之可達永生。林凡一個平凡的年輕人,他無意中得到《三墳》甲骨,跨過神秘的石門,來到九州大荒……ps:新人新書,希望大家多多點選收藏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