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妙的鏟屎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冷兵器戰場,影響戰局走勢的除了後勤,士氣,兵源,器械,最關鍵的還有軍陣以及指揮。
軍陣的作用就在於發揮各兵種間的特長,並進行配合。
這是個及其複雜的學科,屬於古代兵學體系中臨陣最重要的一環。
在古代戰爭中,最終決定勝負是來自於戰場肉搏。
各兵種適合的地理環境不同,就像騎兵不適合樹林和丘陵地帶,這就是為什麼在宋廷站穩腳跟後,金國騎兵再也沒能突破長江的原因。
各兵種的相剋屬性,各兵種的戰場機動效能不一。
還有雙方各兵種數量的多少,總兵力對比,裝備高低程度等等,這些複雜無比的因素都需要統帥在戰場上根據對手的各種情況,再將己方各兵種配置成最合適組合,在合適的地方結成陣形來應對。
這就是指揮官的戰場藝術以及士卒的素質。
很可惜,白野對這些都沒有研究,騎砍遊戲終究只是數字,無法身臨其境的感受臨戰狀態。
而現存的軍陣陣圖,基本上在唐宋交替之際的混亂時代就已經大部分失傳了。
右軍法,兵之形勢也,雷動焱舉,後發而先至,離合向背,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也者。
自春秋戰國,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並作。
漢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定著三十五家,而孫武書凡八十二篇,圖九卷,孫臏八十九篇,圖四卷。
復有蚩尤二篇,李左車,韓信等篇目,並王。
今之所存孫武書,僅十三篇,無圖,其所言皆權謀之事,極為精密。
《太公六韜》,《黃石公三略》,《穰苴法》,《吳子書》,《李靖兵法》,《通典》等等,其書亡慮數十家。
《武經總要》號稱軍中的百科全書,其上也只記載了唐代李筌的“八陣”,還有裴緒的“九陣”。
但是太過機械刻板,若要臨陣,遇到一般的將帥還好,遇到稍通陣法的,那就只能等死了。
陣圖失傳也就罷了,好歹還有隻鱗片爪的以供參考。
指揮同樣是一個大問題。
要知道,這個時代可沒有大哥大,通訊只能靠吼。
就說李靖的四獸之陣。
及天地風雲之號,又加商金,羽水,徽火,角木之配,此皆兵家自古詭道也。
通訊聯絡和指揮控制還要藉助五行五色,五律五音。
用經文推理以及生克術數來解釋戰術規律並加以行軍佈陣,就顯得玄而又玄。
人數越多,戰陣越複雜,指揮也越難。
怪不得兩宋三百多年,只說軍陣,就只有一個岳飛拿得出手。
白野和李孟博都有自知之明,沒那天賦就不瞎折騰。
只是依照孫子兵法總結了六種陣法。
行軍的風,林,進攻的火與雷霆,防守的不動如山,絞殺的難知如陰。
風以震懾,林以壓迫,火勢延綿不絕,雷霆一力萬鈞。
這樣一來,無論是口令,擊鼓還是旗語,都會變得簡單易懂。
龍衛軍雖說都是騎兵,但是,戰場之上瞬息萬變,難免會有落單的情況。
因此步戰也是訓練的重點。
每戰,以長槍兵居前,坐而不起。
次神臂弓,次最強弓,最次強弩,跪膝以俟。
約賊相搏至百步內,則神臂先發,七十步,強弓併發,五十步,強弩齊發。
騎,兩翼以蔽於前,陣成而騎退,伺機而動。
這便是最簡單的林陣。
就目前的操演狀況來說,還不錯,有模有樣,至於臨陣狀況,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龍衛軍沒有輔軍,按理說2000正軍,最起碼得再有1000以上的隨行輔兵,負責運送盔甲,軍械以及糧草。
若是精銳,比例更是高達1:3甚至1:5,以保證作戰人員能有充足的體力。
為什麼說冷兵器作戰,崩潰率超過10就很容易潰敗,因為真正能作戰的精銳都快死完了。
五人為伍,五伍為押,行軍之中,每押中的一伍負責運送甲冑,軍械,每半個時辰休息輪換。
而全軍糧草,則由火頭軍負責。
此次演習,全軍開拔演練,有問題之處,不足之處也能及時改正。
走了半日,白野接過李孟博遞來的水囊,狠狠的灌了一口,抹抹嘴,“你說這三場比武,我軍能勝幾場?”
李孟博扭頭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