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非我所能及 (第1/2頁)
天麻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安九年,在 ** 山越叛亂期間,韓當與董襲先遭挫敗後又遇伏擊。
正當二人疑惑對方為何突然撤退之時,呂蒙邀約二人合圍敵人的訊息傳達到了他們耳邊。
事實上,是呂蒙帶領先鋒直取山越巢穴迫使對方回師救援才導致這場勝利。
於是,三路人馬再次合兵一舉消滅了接近三萬的山越部眾。
得知這一系列重大勝利,孫權大為喜悅。
但不久後,他的表情卻變得困惑不解。
原以為呂蒙熟諳兵法,可細問之下才發現,這位年輕將領幾乎不識字。
這表示,呂蒙的奇襲策略並非源自書本,而是出自他的 ** 思考。
這一點讓孫權對呂蒙刮目相看。
一個不諳軍事書籍的人竟能巧妙運用兵法戰略,證明了呂蒙的潛力和可造之才。
稍加錘鍊,他便有望成為江東中堅。
於是,孫權毫不猶豫地把呂蒙交給周瑜負責教導。
對於這位天賦異稟的將領,周瑜也頗為賞識,師徒情誼漸深。
周瑜不僅傾囊相助,還使呂蒙完成了從勇猛武將到智慧統帥的蛻變。
可以說,呂蒙的第二位貴人正是周瑜,然而,呂蒙的成功最該歸功於自己。
早年的呂蒙因不識字飽受同僚嘲諷,作為一個將軍,竟然難以寫全自己的名字,簡直是個笑話。
但呂蒙以實際行動打破了偏見:苦學之下,讀書破萬卷,最終出口成章,成就了一名兼具智謀和勇氣的指揮官,留下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的佳話。
周瑜甚至讚歎他為全能人才。
建安十三年初,當孫權再次進攻江夏時,呂蒙率領五千大軍駐守漢江中游。
在敵將文聘、王猛帶領荊州軍渡河增援黃祖之際,呂蒙突發奇襲,使其損兵折將,不得不放棄支援黃祖的打算。
儘管黃祖戰死沙場,江夏最終未能被攻破,並轉而落入劉琦之手,但這並不影響呂蒙的成長。
正當孫權怒氣衝衝計劃重新攻擊江夏時,周瑜、魯肅與呂蒙等紛紛出言勸阻。
理由顯而易見——曹操佔據荊州後可能南下討伐江東。
此時如果貿然出兵江夏,只會增加江東未來的風險,何況劉琦和劉備正聯手構成南部最後的反曹力量,為了共同利益必須保持克制。
因此,孫權決定暫停進攻,開始密切關注曹操的動作及其潛在威脅。
避免不必要的衝突,以便在未來更好的抵禦外患。
在當前形勢下,只有與劉備、劉琦結成聯盟,才能有效抵抗曹操的威脅。
孫權雖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卻也深知大局利弊,明白仇恨已經報完,糾纏下去只會讓曹操有機可乘,那是極為愚蠢的舉動。
因此,聯合劉備抵禦曹操,成為必不可少的戰略選擇。
然而,江東內部的意見並不一致。
周瑜、魯肅、呂蒙等主戰派支援聯劉抗曹,但以張昭為首的一派和一些江東世家首領,仍傾向於勸說孫權投降曹操。
這種矛盾在關鍵時期暴露無遺。
值得注意的是,孫策在世時曾說過“內事不決問張昭”
,這是對張昭行政才能的認可,但在對外策略上,他顯然並不是最佳人選。
面對如此複雜的局勢,周瑜、魯肅和呂蒙等主戰派不懈努力,力勸孫權堅定抗曹決心,並多次與主降派展開激烈辯論。
最終,孫權決定在赤壁對抗曹操。
指揮權則交給了像周瑜、黃蓋和程普這樣經驗豐富的將領,這一決策顯得非常明智。
若是親自領軍,孫權恐怕難以成就三國鼎立的局面。
很快,赤壁之戰正式爆發,呂蒙緊隨周瑜參與其中。
戰後,他們順勢進攻南郡,呂蒙更是屢建奇功,並積極推動甘寧襲擊夷陵,從而確保了南郡之戰的勝利。
然而好景不長,周瑜在準備攻取益州時不慎重病纏身,被迫駐足巴丘。
周瑜臨終前特意交代魯肅要倚重呂蒙,而此時魯肅對呂蒙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的階段,不瞭解他的指揮能力。
兩人長談數小時之後,魯肅感慨道:“呂子明之才,非我所能及。”
魯肅深刻意識到,自己在外交和內政上的優勢無可爭議,但在行軍打仗方面,確實不如呂蒙出色。
魯肅決定將絕大部分軍務委託給呂蒙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