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中源 (第1/2頁)
流水成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議題明確,會議結束後,與會人員領命盡皆開始著手施展安排。
中華中源集團悄無聲息掛牌成立,伍拾億啟動經費撥款入賬。緊接著從上到下的,聯動成線的各種動作開始執行,幾大專案同步開戰籌備。
經費雖然花花的在燃燒,選址,工廠車間設計建立,機器研發設計製備,垃圾的處理方式改革···一切都在彷彿不經意間改動著,又沒有引起外界過分的注意。
只有,經手的人才知道,中華是在醞釀著什麼樣的變革。
而這一切的發起人,吳桐也沒閒著。她是在老師回來後,知道上面的決定。對於上面的回報,吳桐感動於心。
她起初,只是想要一些自由科研經費。
但是,國家給她的,卻是比她預期的還要多。科研經費單獨撥付,每年定額給與她自由研發。此外,若是有重大專案,還可另行申報研發經費。
可以說是,她想到的,沒想到的,上面都為她考慮到位,這樣的照顧,她如何不感激!
國家從不虧待為國家付出的人,她的付出,上面都看在眼裡。
吳桐本就用心於科研,現在,更是把這事當做重任去跟進,不負總指導這份職責。
N18和超濾淨化膜、蜂巢強氧結晶的製備,擴大化的詳細製備工藝,吳桐進一步做了精進完善。很多儀器,不是放大了就完事,各種細節都是決定成敗的要點兒。
既然做,那就做到最好,吳桐全力把擴大化製備工藝推敲的盡善盡美,可以立即用來投產那種。只這一項工作,就又耗費了吳桐整整一週的時間。
完善的製備工藝,由安全部門護送,移交正式成立的中源集團核心團隊。但是,吳桐並不算完全能閒著,因為不僅僅要完善細節,還要回應指點著,中源集團核心團隊攻克大型製備儀器遇到的難關。
吳桐是第一研發人,這其中涉及的問題,也只有吳桐最清晰明瞭,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給出解決方案和詳細指點,助力大型生產線製作團隊儘快落地製備裝置。
成老雖然沒有交接完材料學院研究所的事務,但本身,他從去年下半年的研發任務,重心就逐步轉移到輔助吳桐完成一項又一項重大專案研發,以及反覆試驗,摸索其中原理,看看在此基礎上,能否研發出新的東西。
吳桐的研發理論也給了他深深的引導,他在吳桐研發t4鈦鋁合金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延伸鑽研,三月裡發現了一種特殊鋁合金製備方案。這種鋁合金,質量輕,強度也不錯,耐腐蝕,耐氧化等優秀表現,航空航天甚至航海船舶都能用的上,也算是他沒有尸位素餐,依舊還算有用的表現。
只是略微可惜的是,他到底比不上吳桐的數學模型轉化功底、以及材料推演的天賦。這種鋁合金,只能說是相較於目前的材料還算優秀行列,並沒有吳桐設計研發,也是這種鋁合金用來演變的基礎母材料t4新型鈦鋁合金那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優秀。
擱以前,要是能夠研發出來這樣的材料,都夠他浮一大白,好好慶祝的。
只是,見識了幼徒吳桐出手即領先世界,很多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材料,他這眼光也養刁了,往日在他看來還挺不錯的材料,現在都成了遺憾,這也是個哭笑不得的幸事。
雖然很遺憾,他沒能做到那樣的頂尖,但是,國家有能做到那樣極致超越的人才,還是他徒弟,這感覺,想想就倍兒神清氣爽,振奮驕傲!
成華南不急著報出去,他先把材料分子專利安排註冊,省得被人搶先,若是國內的還好,海外的就要被掐脖子了,他是想優中選優,更進一步,不是自大,該有的周到安排,成華南還是老馬識途,很有經驗的。
安排著重複製備和測試、以及其他方向研發實驗工作,成華南準備多收集點兒資料,看看他能不能找到還有更優越的方向。實在找不到,這些資料也不會浪費,吳桐最近正忙,等吳桐稍微閒了,他預備請吳桐幫他參謀推敲一下,看看能不能給他新的意見。
呵呵···至於作為老師找學生請教,丟不丟人?那是有些人境界低了。學生能夠青出於藍勝於藍,反過來指導老師,這該是他們的榮耀。
沒有多少真正的老師,願意沒有學生能超越他。他們教書育人,除了傳承,更多還是希望,能有新鮮血液填充,推動著科研前進,不然,為什麼好學生,自古以來,都是人夢寐以求的!
他從來不是那種不知變通的人,比起實實在在的進步,那點兒面子算個什麼,不恥下問,這個詞歷來都是褒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