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你倒是忠心 (第1/2頁)
六月熾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摺子展開,紅底黑字一覽無餘,看罷,安崇鄴道:“那為何本殿查到,四年前那一日,戴雲昌是為赴你之約才去的玉春樓,而所謂狄榮,當時他老母病重,心急之下,連假都沒告,就連夜出了京都。”
“這……”
陶杌喉嚨一噎,當年做局,他是兩邊都遞了紙條,在親眼見到戴雲昌離開,又尋不到狄榮之時,他自然而然就認為兩人都去赴了宴,哪裡會想到,狄榮居然真的是跑出城了?
難怪後來事發,狄榮一個勁狡辯他當時不在京中……
“時過境遷,敢問殿下,您又如何能斷定您手裡所謂的證據就是事實?”
儘管心中驚懼,陶杌還是穩住了表面的情緒,梗著脖子道:“此案已有定論,刑部、大理寺皆有備卷,戴、狄二人對自身罪狀供認不諱,親筆畫押無一作假,殿下若不信,可隨時調看審閱。”
他站直身體,緊咬牙關,目光直視安崇鄴,企圖以這樣的方式給自己壓陣助威。
但很可惜,安崇鄴並沒有打算放過他的心思。
“罪狀?呵……可笑,自來哪個含冤受屈的人沒簽過罪狀?畫了押就能定罪,那還需要證據做什麼?”
他抬手往下展開手裡的摺子,隨著嘩啦啦的動靜,密密麻麻的文字暴露在眾人面前。
安崇鄴微微仰頭,道:“戴雲昌為官十二載,素有清廉公正之名,你說狄榮行賄,豈不知他掏空家底,也湊不出兩身撐門面的衣裳,拮据之家,又何來三萬兩銀票?”
行賄一事暴露後,戴、狄二人接連喊冤,啟安帝下令刑部與大理寺合力嚴查細審。
然,行動還未實施,那入獄的二人便接連在大理寺牢房中畏罪自殺,臨死前,還各自留下了認罪書,坐實了自身罪名。
一切看似合情合理,實則前後矛盾,尤其是後來陶杌上位,安崇鄴細看卷宗,想審問當初負責看押戴、狄二人的小吏,卻發現所有人都被換了一遍,所有知曉細節的人都消失了時,他才隱約覺得事情不對。
安崇鄴繼續說:“陶大人做事不留痕跡,幸而本殿也是個追根究底之人,縱然你有意清除隱患,卻也無法做到隻手遮天,昔日大理寺司直莊元柯便是其一,他在戴雲昌死後遭受追殺,被人打斷雙腿,僅剩一口氣時被丟進亂葬崗。”
“殘軀將死,而他卻憑著滔天恨意,忍受蝕骨灼心之痛,在亂葬崗被大雨淋了三天,氣息奄奄之際,才有幸被路過的撿屍人拖回了家。”
後來,莊元柯在撿屍人家中養了整整一年才保住那條命,但因雙腿殘疾,他無處可去,便寫了一封陳情書託撿屍人送往京都刑部尚書江盛林江大人府中。
“……莊元柯以為,如此重案,刑部必不會袖手旁觀,然,誰知官官相護,竟是一丘之貉,江大人並未將此事上報,反倒通知陶大人,讓你秘密查探撿屍人住所,意圖對莊元柯趕盡殺絕。”
他輕飄飄的眼神掠過江盛林,在看到他心虛的表情後,又重新落到陶杌身上:“但很可惜啊,莊元柯也不是傻子,他吃虧過一次,便做了兩手準備,在你們到達之前,他早已經逃之夭夭,沒了蹤跡。”
誰也不知莊元柯去了哪裡,包括撿屍人。
陶杌撲了個空,自是心有不甘,派人到處尋找腿疾之人。
或許是上天長眼,也見不得惡人如此得意。
三年過去,陶杌愣是沒查到半點訊息,而就在他放棄之時,安崇鄴在一家影戲團裡,遇到了化名元屈的莊元柯。
元屈,亦冤屈,是望昭雪之人。
說到這裡,還有什麼不明白?
安崇鄴找到了莊元柯,從他口中得知了戴雲昌受賄一案的真相。
一切不過陶杌為了上位而做的局,他踩著幾十條人命搭造的階梯,步步染血,踏上了青雲之路,滿足了自身私慾。
大殿裡,百官噤若寒蟬,陶杌渾身僵硬,緊握笏板,抿著唇一言不發,眼下這情況,縱是平常與他走得近的,也不敢貿然出頭。
誰知道安崇鄴手裡,還有沒有他們的罪證?
今日這一堂早朝,明擺著是啟安帝送給四皇子的立威大會,或許,他們所爭論的立儲之事,啟安帝也已經有了打算。
無視面前那一張張凝重的臉色,安崇鄴的目光始終落到陶杌身上,望著他猶豫不安,又不願認錯的樣子,他笑了。
慢步走下臺階,他負手上前:“陶大人不願承認所作所為,本殿理解……細想來,以你那時的家底,大機率也是湊不出三萬兩的,所以,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