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莫因小失大 (第1/2頁)
六月熾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程的路很順暢,一個時辰後,幾人到了午門前,親眼看著兩位殿下入了宮門,寧絕長吁一口氣,感嘆耳根子終於可以清淨一下,不用再遭罪了。
回到寧府,寧絕換了藥躺在搖椅上休息,天乾出門一趟,給他帶來了有關於聞卿竹和許太尉府的訊息。
昨日,聞家兩兄弟從大理寺離開後,就直接帶著一車賠罪的禮品去了了許太尉府,礙於聖旨的原因,這次許廣儒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在一番冷嘲熱諷後,勉強收了東西。
雖然當著許多百姓的面,許廣儒說出了“不再計較,從此兩清”的話,但他最終還是沒讓聞家兄弟進門。
一群人堵在大門前,不過半刻鐘就“握手言和”,許府砰的一聲關了大門,聞家兄弟駐足片刻,也只能轉身離去。
此事在啟安帝的插手下有了結論,雖然表面和平,但大家心中都明白,背地裡的爭端就地伊始,結局絕對沒完。
在等待官服重做的時間裡,寧絕告了病假,安崇鄴白天照常上朝辦案,只是晚上按時爬上寧府的牆頭,第二日天還沒亮又匆匆離去。
麟上院的下人都習慣了每天晚上野貓亂竄的聲音,如此接連過了三四日,待寧絕徹底恢復,官服也送到了面前時,他才再度意氣風發的跨進那硃紅色的宮門。
作為殿前承旨,他的辦事處從門下省移到了啟安帝身側,提前到達紫宸殿,等著啟安帝整裝盥洗完後,才隨著一群近臣前往太和殿上朝。
除了殿試那日外,這是寧絕第一次近距離面對文武百官,親眼看著那龐大的殿宇中,站滿了密密麻麻四五十人,一時間,他心裡也微微有些發怵。
隨著一身威嚴的啟安帝落座,呼啦啦一群人跪地叩首。
“臣等叩請陛下聖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啟安帝略點頭,恭候一旁的婁公公便朗聲高呼:“起!”
“謝陛下聖恩。”
眾人謝恩起身,以四位皇子為主,而後是左相太師穆騫,右相太傅季臨,司徒喻不濯,太尉許廣儒和大將軍聞宿,他們各成一列,身後文官武官涇渭分明。
行完禮後,便是朝議。
隨著婁公公一聲:“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站在最前面的司徒喻不濯第一個站了出來:“臣有本啟奏。”
他遞上一封明黃的摺子,婁公公上前接過呈到啟安帝手中,隨著他翻看的同時,喻不濯道:“回稟陛下,北部沙洲長旱成災,致使五穀歉收,百姓民不聊生,難承賦稅之重,皆奔逃於渝、靖兩地,四方搶奪霸佔他人之財,以致地方官員上奏請命,或鎮壓驅逐,或減稅馳援,萬望陛下定奪。”
說罷,他手執笏板拜下。
啟安帝看完奏摺,抬眼望向下方眾人:“眾卿有何高見?”
民生問題,從來不曾間斷。
季臨上前道:“回稟陛下,臣以為,百姓悽苦,當以援助,然燒殺搶掠之舉,亦不可忍耐輕饒,旱災無情,百姓收成受限,便減輕賦稅以慰民生,而那些流亡為寇之人,可示下鎮壓,取殺一儆百之法,逐一破之。”
隨著話落,他身後便有人站出來。
一人附和:“臣附議。”
一群人也附和:“臣等附議。”
啟安帝沒說話,平靜的看著他們。
“穆老覺得呢?”
他點了穆騫的名,一頭花白的老人走上前,微微頷首回答:“老臣支援季大人所言,沙洲百姓之苦需解,而渝、靖兩地也不該受此責難,一切遵從律法施行,當救則救,當罰亦罰。”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若因天災疾苦就可隨意搶奪他人財物,那無辜者何以生存,整個國家豈不亂了套。
啟安帝心中有了決斷,不過相較於這件事,他更在意的是沙洲邊境那邊的車彌。
災情之下,流民暴亂,城池混亂難守,官民不同心,如此天時地利,豈不正好給了敵國突破防線的機會。
“有關於車彌動亂一事,諸卿可商議出結果來了?”
這一出口,所有人面面相覷,文武兩邊各自低聲細語,卻始終無人站出來起個頭。
“怎麼,都啞巴了?”啟安帝皺眉:“前兩日不是吵得挺厲害的嗎?”
“王卿!”
啟安帝再度點名。
工部尚書王廉滿頭細汗,拱手出列:“回稟陛下,今年四方諸地天災不斷,以致國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此時實在不宜宣戰出兵,臣愚見,認為和談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