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朝 (第1/2頁)
澤巖勇闖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風雨飄搖中的艱難抉擇
當朝廷收到寶山那十萬火急的軍情奏報時 。
恰如置身於風暴的漩渦中心 。
被各方洶湧而來的危機攪得焦頭爛額、心力交瘁 。
朝堂之上 ,凝重的氣氛好似鉛雲沉甸甸地壓頂 。
讓人窒息得喘不過氣來 。
諸位大臣們滿臉愁容 ,神色慌張 。
交頭接耳間盡是對這末世危局的哀嘆與無措 。
往昔那沉穩與矜持的儀態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
取而代之的是深陷困境的焦慮和恐懼 。
崇禎皇帝面色蒼白地高坐在龍椅之上 。
眉頭緊鎖成一個深深的“川”字 。
眼神中滿是疲憊、憂慮與無奈 。
手中緊緊握著寶山的信件 。
那信紙都被他的汗水微微浸溼 。
他的目光在信上反覆遊走 。
心中猶如一團亂麻 。
反覆權衡著利弊得失 。
此時的大明王朝 ,猶如一艘千瘡百孔的破船 。
在驚濤駭浪中艱難前行 。
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
李自成在陝西捲土重來 。
且正磨刀霍霍準備再度進攻河南 。
其勢力如燎原之火 ,迅速蔓延 。
所到之處 ,地方官府紛紛瓦解 。
朝廷的平叛軍隊屢戰屢敗 ,損失慘重 。
那些曾經繁華的城鎮如今已是滿目瘡痍 。
百姓流離失所 ,哀鴻遍野 。
李自成的軍隊紀律鬆散 。
一路燒殺搶掠 ,搶奪了大量的糧食和財物 。
進一步壯大了自身實力 。
這使得原本就捉襟見肘的朝廷財政更加入不敷出 。
百姓的生活也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
與此同時 ,張獻忠在南方地區頻繁作亂 。
燒殺搶掠 ,搞得民不聊生 。
他率領的部隊出沒無常 ,猶如鬼魅一般 。
在山林和城鎮之間穿梭 。
所過之處一片狼藉 。
朝廷不得不分兵去圍剿 。
這進一步分散了有限的兵力和資源 。
使得朝廷在應對各方危機時更加力不從心 。
而遼東的戰事則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
後金的威脅從未消散 。
皇太極率領的後金鐵騎勇猛善戰 。
屢屢突破明軍防線 ,攻城掠地 。
如今寶山在遼東的局勢雖然看似有了一絲轉機 。
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
一旦遼東防線被突破 。
後金鐵騎必將長驅直入 。
大明的半壁江山將岌岌可危 。
在這內憂外患的絕境之中 。
崇禎皇帝深知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大明的生死存亡 。
任何一個失誤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導致整個王朝的崩塌 。
他的內心猶如被千萬根鋼針刺痛 。
痛苦而又糾結 。
一時之間難以抉擇究竟該將這有限的兵力和資源優先投向哪一方 。
朝堂之下 ,大臣們分成了幾個陣營 。
各執一詞 ,爭論不休 ,互不相讓 。
一派大臣堅決主張全力圍剿李自成 。
他們言辭激烈 ,聲淚俱下 。
以兵部尚書為首 。
他上前一步 ,痛心疾首地說道 :“陛下 ,李自成乃心腹大患 。
如今其在陝西一帶勢力愈發壯大 。
且意圖再度進犯河南 。
若不及時剿滅 ,必將危及中原腹地 。
進而威脅京城安全 。
我大明之根基在中原 。
當務之急應是調集大軍 。
不惜一切代價將其徹底鎮壓 。
以絕後患 。
至於遼東戰事和張獻忠之亂 。
可暫且採取守勢 。
待內亂平息 ,再集中精力應對不遲 。”
另一派大臣則力挺優先支援遼東 。
他們神情激昂 ,慷慨陳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