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乎律法制度方面的,還有一件事則是關於討伐匈奴的建議。
或許連主父偃自己都沒有想到,正是這次上書,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漢武帝在看到主父偃的上書之後,頓時大感興趣,被書中所闡述的見解深深吸引,當晚便迫不及待地召見了主父偃。兩人一番深入交談之後,主父偃的獨到見解更是得到了漢武帝的高度欣賞,漢武帝不禁感嘆與主父偃相見恨晚,當即就拜他為郎中。
此後,主父偃又多次上書漢武帝,每一次所提出的建議都能切中要害,深得漢武帝的歡心和重用。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主父偃的官職如同坐了火箭一般,接連晉升四級,成為了中大夫,一下子就成為了漢武帝身邊備受寵信的大紅人。《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裡記載著:“數見,上疏言事,詔拜偃為謁者,遷為中大夫。一歲中四遷偃。”
公元前 127 年,漢武帝元朔二年。這一年對於主父偃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
主父偃一直秉持著 “大一統” 的政治主張,而這恰好也是漢武帝所極力追求的目標。圍繞著這一主張,主父偃向漢武帝提出了三大極具影響力的策略。
主父偃提出的第一個策略便是赫赫有名的 “推恩令”。
為了進一步加強漢朝的中央集權,主父偃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在充分吸取了晁錯強行削藩從而導致 “七國之亂” 這一慘痛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又巧妙地借鑑了賈誼的治安之策,向漢武帝提出了 “推恩令” 。“推恩令” 的內容其實很簡短,《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推恩令”推行的核心條件,便是子嗣。
主父偃建議漢武帝改變以往諸侯王嫡長子繼承製的規矩,下令諸侯王的封地,其子嗣共同繼承,除長子繼承王爵外,其餘子嗣皆可封侯,並且可以自建王國。
這看似是在施恩於皇族子孫,實則是一種極為高明的政治手段,是在光明正大地對諸侯國的力量進行分裂。透過這樣的方式,每個諸侯國的面積就會化整為零,漸漸縮小,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一步、悄無聲息地徹底分解諸侯國的實力。
等到這些諸侯王的封地被他們的兒子、孫子們瓜分殆盡的時候,他們就再也沒有實力與朝廷作對,那個時候,朝廷若是想要收拾他們,可就容易多了。
主父偃所設計的 “推恩令” 著實高明,未動一兵一卒,便巧妙地化解了自漢文帝以來,諸侯王勢力尾大不掉,甚至對漢朝中央構成嚴重威脅的棘手難題。這一策略正合漢武帝的心意,於是很快便被漢武帝採納並推行開來。
主父偃提出的第二個策略是 “遷天下豪強於茂陵”。
在主父偃看來,天下的豪強世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然積累了雄厚的力量,他們的存在導致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而且對國家政令的貫徹以及國家的安定統一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基於這樣的考慮,主父偃提出把這些豪強世族全部遷徙到茂陵附近。
這樣做可謂是一舉多得,一方面,能夠消除豪強在地方上禍亂的隱患,讓地方變得更加安定有序;另一方面,還可以充實京師的人口實力,使得京師更加繁榮昌盛,同時也更有利於維護京師的安全。《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又說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併兼之家,亂眾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
漢武帝認可了這一策略,並且立即付諸實行。
主父偃提出的第三個策略是 “設定朔方郡”。
公元前 127 年,衛青率領漢軍由雲中(今內蒙中部)出發,一路向西進擊匈奴,在高闕(今內蒙臨河)一帶取得了重大勝利,成功收復了河套地區。
主父偃站在戰略家的角度,敏銳地察覺到了河套地區的重要性,於是趕忙上書漢武帝。
主父偃認為河套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外部有黃河作為天然的險阻,當年蒙恬還曾在此地修築城池用以驅逐匈奴,此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若是加以利用,不僅可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用於物資的運輸,還能夠擴大中原的疆域,這裡簡直就是消滅匈奴的根本所在。《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偃盛言朔方地肥饒,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內省轉輸戍漕,廣中國,滅胡之本也。”
當時,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