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加封九錫,但遭到了荀彧的極力反對。《三國志·荀彧荀攸賈詡傳》記載:“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荀彧這話的分量不可謂不重。
自始至終,荀彧要做的一直是漢臣,當初荀彧選擇投奔曹操,是因為曹操和他一樣,都想要振興漢室。這個理想,荀彧一直沒有變過,是曹操變了。如今曹操有了能力,變成了第二個董卓和袁紹,想要取代漢室,這是荀彧無法接受的,所以他極力反對。
荀彧的這一態度,讓曹操大為不滿,兩人之間原本親密無間的關係由此產生了裂痕。曹操開始對荀彧心生猜忌,覺得他不再是那個能夠完全與自己志同道合、助力自己成就大業的謀士了。而荀彧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與無奈之中,他一方面堅守著自己的政治理想,不願看到曹操走向與漢室相悖的道路;另一方面,又深知自己多年來與曹操榮辱與共,對其有著深厚的感情,且曹操的勢力已然龐大,難以輕易改變其想法。
同年,曹操南征孫權,任命荀彧以侍中、光祿大夫的職務隨軍參謀軍事。大軍抵達濡須時,荀彧生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便傳來了他去世的訊息,終年五十歲。
關於荀彧的死,有很多說法,但荀彧到底怎麼死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以死明志,給自己留下了最後的體面。
縱觀荀彧的一生,他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數十年,處理軍國事務有條不紊,被敬稱為“荀令君”。他在獻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他的高風亮節不僅贏得了曹操的敬重,更讓同僚和下屬對他推崇備至。鍾繇稱讚他為顏淵再生,司馬懿稱讚他為百年難遇的賢才。
荀彧雖死,名節猶在。他的一生,是理想與現實之間,天之驕子的命運浮沉,也是對士人氣節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