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起切磋學問。司馬懿憑藉卓越的才智得到了曹丕的認可,後來遷為黃門侍郎,又轉為議郎、丞相東曹屬,不久轉為主簿。司馬懿深知曹操多疑猜忌的性格特點,明白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所以行事格外謹小慎微。他在日常政務處理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憑藉紮實的學識和出眾的才華,將分內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些許認可。
但即便如此,司馬懿也時刻保持著低調的姿態,從不敢輕易顯露自己的野心與鋒芒。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司馬懿跟隨曹操討伐張魯。司馬懿建議曹操趁著拿下漢中的熱乎勁,順勢拿下益州。然而,曹操並沒有採納司馬懿的建議,這也導致劉備得以壯大。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封為魏王,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世子曹丕。司馬懿每次參與謀劃,總是能提出奇策,深得曹丕的信任和重用。後來司馬懿轉任軍司馬,建議屯田解決糧食問題,得到曹操的採納。司馬懿又指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駐守邊防,不過曹操未予重視。
司馬懿雖然才華出眾,但此時曹操手下的謀士眾多,司馬懿並未引曹操的重視。真正引起曹操高度重視的,是接下來司馬懿借孫權之手除掉關羽。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擒于禁、斬龐德。胡修和傅方兩人也投降了關羽,隨後關羽帶兵圍攻樊城。曹操的大本營許昌,距離樊城很近,為避關羽鋒芒,曹操產生了遷都的想法。這時司馬懿站出來,提出了借孫權之手除掉關羽的策略。司馬懿認為,遷都會使人心不穩,劉備和孫權這兩人,表面上親切實際上隔閡很深,如今關羽坐大,孫權必定不安,我們把這件事告知孫權,讓孫權牽制關羽,那樣樊城之圍就能解除了。《晉書·宣帝紀》記載:“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曹操聽了司馬懿的計劃,暗中聯絡孫權。果然,孫權派呂蒙先攻佔荊州,然後擒拿關羽,把關羽的頭顱獻給了曹操,樊城之圍得解。
司馬懿這一計策,不僅借東吳之力解了樊城之圍,而且還借孫權之手殺了關羽,真可謂一箭雙鵰,坐收漁翁之利。更重要的是破壞了孫、劉聯盟,改變了當時的戰略格局,掌握了主動權。也讓後來諸葛亮從兩路北伐中原的“隆中對”設想化為烏有。司馬懿此計,足可抵十萬大軍。
司馬懿雖然獻奇計立了大功,但他並沒有被曹曹操重用,因為曹操發現司馬懿“非久居人臣,有狼顧之象”,心裡十分忌諱,並提醒曹丕要提防司馬懿,不得不說曹操看人一向都很準。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司馬懿才得以平安。司馬懿也發現了曹操對自己的猜忌,於是開始收斂鋒芒,夾起尾巴做人。
在曹操晚年,圍繞世子之位的爭奪日益激烈,曹丕與曹植各有眾多支持者,朝堂之上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局勢錯綜複雜。司馬懿審時度勢,憑藉著敏銳的政治洞察力,認定曹丕更具成為儲君的潛力。一旦曹丕登上魏王之位,自己作為心腹,未來在曹魏政權中的地位與權力必將水漲船高。於是,他毅然決然地站在了曹丕一方,憑藉自己的謀略智慧,為曹丕出謀劃策。
司馬懿幫助曹丕結交朝中重臣,鞏固政治根基;在曹操對曹丕進行考驗時,又協助曹丕巧妙應對,展現出合適的才能與品德。最終,曹丕成功被立為世子,司馬懿也因此贏得了曹丕的深度信任與倚重,為自己後續在曹魏朝堂上的進一步發展築牢了根基。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承魏王之位,不久後便廢漢稱帝,建立了曹魏政權,史稱魏文帝。在曹丕時代,司馬懿開始了飛速升職。曹丕即魏王位後,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曹丕篡漢登基後,司馬懿被任命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後來司馬懿又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改封為向鄉侯,深度參與到了國家的核心政務之中。
司馬懿在曹丕時代可謂是一路高歌,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重臣。不過,由於曹丕的防範,司馬懿一直沒有掌控軍權。
公元226年,黃初七年。曹丕去世。臨終前,曹丕命司馬懿與曹真、陳群、曹休為輔政大臣。曹丕去世後,曹叡即位,史稱魏明帝,司馬懿被改封為舞陽侯。在魏明帝曹叡時代,司馬懿才在軍事上開始鋒芒萬丈,逐步成為權臣。
孫權得知曹丕去世後,命諸葛瑾、張霸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自己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今武漢市黃陂西南)。司馬懿帶兵擊退了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