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出身名門貴族,是北魏的三朝元老,也是有著一流軍事謀略的北魏第一謀臣。他數次挺身而出力護北魏周全,是北魏統一北方的重要人物,最終卻因編修國史被夷五族。
他就是北魏第一大案,國史之獄的主人公——崔浩。
公元439年,北魏太延五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一百多年的十六國分裂局面,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北魏是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建立的政權,在它統一北方的過程中,一位漢人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個漢人就是崔浩。
公元381年,東晉太元六年。崔浩出生於北方高門士族清河崔氏,自漢代以來,崔氏家族便在政治、文化等諸多領域嶄露頭角,累世為官,門第顯赫。崔浩的七世祖崔林,在三國曹魏時官拜司空,封安陽鄉侯。他的曾祖崔悅,是後趙的司徒右長史。他的祖父崔潛,是後燕的黃門侍郎。他的父親崔宏,號稱冀州神童,北魏初期曾出任吏部尚書,封白馬公。與崔家聯姻的范陽盧氏、太原郭氏,也都是高門士族。
出生在這樣一個世代顯貴的家族,崔浩自幼便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薰陶成長,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與極高的悟性。他勤奮好學,對經史子集無不涉獵,廣泛研讀各類典籍,無論是儒家經典、道家思想,還是陰陽五行、天文曆法等深奧的學問,他都能深入鑽研,且融會貫通。《魏書·崔浩傳》記載:“少好文學,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可以說崔浩是一枚妥妥的通才。
北魏初期,天下尚未完全平定,政權正處於從遊牧部落聯盟向封建王朝轉型的關鍵時期。鮮卑拓跋氏統治者在努力鞏固自身統治的同時,也意識到需要吸納漢族的先進文化與政治制度,以實現對廣大中原地區更為有效的治理。崔浩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登上了北魏的政治舞臺,他憑藉家族的威望以及自身的卓越才能,還未成年,就做了北魏道武帝拓跋跬的秘書,主要負責朝廷的文書撰寫和典籍整理工作。
公元398年,北魏天興元年。崔浩幹了一段時間的秘書後,轉任著作郎。崔浩的書法寫得很好,拓跋跬經常讓他隨侍左右。但這個差事並不好乾,而且風險很大。晚年的拓跋珪服食寒食散,脾氣暴躁,疑神疑鬼,喜怒無常,動輒因小事誅罰隨侍,眾人無不逃避,以躲避眼下之災。不過崔宏、崔浩父子素來恭敬殷勤,小心謹慎,故得以保全性命。
公元409年,永興元年。道武帝拓跋珪被他的兒子拓跋紹殺害,後來拓跋珪的長子拓跋嗣即位,史稱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後,崔浩迎來了政治生涯的重要發展機遇,他被封為博士祭酒,賜爵武城子。
崔浩經常為拓跋嗣講授經書,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學優勢,在講解時深入淺出,旁徵博引,能夠將深奧的經典義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給拓跋嗣,使拓跋嗣對儒家經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從而贏得了明元帝的特別優厚待遇。
拓跋嗣對陰陽術數有著濃厚的興趣,崔浩便憑藉自己在這方面的專長,為其講授《易經》《洪範》《五行》等經典著作。他不僅能夠準確地解讀經典中的理論知識,還能巧妙地將這些理論與現實政治相結合,透過占卜預測等方式為拓跋嗣提供決策參考。令人驚歎的是,他的占卜常常靈驗,彷彿能夠洞悉天機,這使得拓跋嗣對他更加倚重和信任,逐漸將他視為自己的重要謀士,命他參與軍國重事的討論與決策。《魏書·崔浩傳》記載:“浩綜核天人之際,舉其綱紀,諸所處決,多有應驗。恆與軍國大謀,甚為寵密。”
公元415年,北魏神瑞二年。北方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北魏都城平城連年霜旱,秋谷歉收,發生糧荒。雲中、代郡一帶很多百姓餓死。太史令王亮、蘇坦勸拓跋嗣遷都鄴城,拓跋嗣向群臣諮詢意見,
崔浩反對遷都。崔浩首先指出了遷都所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後果,然後建議君臣同心,共同克服困難,等來年春草復生、乳酪充足,兼有蔬菜果類,百姓的糧食足以維持到秋收。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都城是立國的根本,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是“心臟”和“大腦”,絕不能輕易變動。可以說,崔浩提出反對遷都,對北魏的生存有著巨大的作用。
拓跋嗣聽從了崔浩的建議,並在崔浩和周澹等人的獻策獻計下,挑選窮困民戶前往富庶的定、相、冀三州謀求生計,以緩解平城地區的人口壓力和糧食短缺問題。同時,崔浩親自倡導並推行藉田制度,鼓勵百姓積極從事農業生產,勸課農桑,抑制豪強對土地和農民的兼併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