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是桓溫的首席謀士,或佈局朝堂,或縱橫沙場,讓各方勢力或追隨其影,或忌憚其威。他也是才華橫溢的儒雅墨客,書法神韻翩翩,佛學精義滔滔,與名士共論義理,其才情風采仿若清風徐拂。他以多面之才,在東晉的歷史長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且獨特不凡的深刻印記。
他就是“密札解父”的東晉司徒左長史——郗超。
郗超,字景興、敬輿,小字嘉賓。高平郡(今山東省濟寧市)人,出身高平郗氏。東晉時期大臣、文學家、佛學家,桓溫帳下的首席謀士。
郗超出生於東晉的名門望族郗氏家族,其家族在當時的政治與文化領域皆頗有聲望。郗超的祖父郗鑑是東晉太尉,在穩定政局等多方面有著卓越的貢獻。他的父親郗愔是徐州刺史。在這樣一個家族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郗超,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飽讀詩書,聰慧過人。
然而,郗超卻並非傳統意義上循規蹈矩的世家子弟。他性格豪放不羈,行事風格常常出人意料。他對傳統的禮教規範和繁文縟節並不拘泥,而是更傾向於憑藉自己的才華與智慧在世間闖蕩。《晉書》記載:“少卓犖不羈,有曠世之度,交遊士林,每存勝拔,善談論,義理精微。愔事天師道,而超奉佛。”這種獨特的性格特質,在他日後的政治生涯與人際交往中均有著極為鮮明的體現,也為他在東晉那個複雜多變的時代舞臺上演繹獨特的人生篇章奠定了基礎。
公元345年,永和元年。會稽王司馬昱被授為撫軍大將軍,徵辟郗超為府掾。
公元348年,永和四年。桓溫因平蜀之功,進位徵西大將軍。郗超進入桓溫幕府,擔任徵西府椽,後改任大司馬參軍。
桓溫英氣高邁,很少推崇他人,但在與郗超交談之後,卻認為他深不可測,因此盡心禮待。而郗超也一心追隨桓溫,不久又被授為散騎侍郎。在桓溫帳下,郗超迅速嶄露頭角,成為桓溫最為倚重的謀士之一,堪稱其幕府的核心智囊。
當時,東晉朝廷內部政治格局錯綜複雜,各方勢力相互角逐。桓溫作為手握重兵、權傾一時的大將,心懷壯志,意圖在政治上有更大的作為。郗超深刻洞悉桓溫的野心與抱負,積極為其出謀劃策,在諸多重大事務與決策過程中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晉書》記載:“溫懷不軌,欲立霸王之基,超為之謀。”
在桓溫策劃的一系列軍事行動與政治權謀鬥爭中,郗超都能精準地分析局勢,提出極具前瞻性與可行性的策略建議。他的謀略不僅幫助桓溫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如在伐蜀之戰等戰役中展現出卓越的戰略眼光,更在政治博弈方面為桓溫積累了雄厚的資本,使其在與朝廷其他勢力以及其他權臣的較量中逐漸佔據上風,從而對東晉的政治走向產生了極為深遠且關鍵的影響,在東晉的政治風雲中掀起了陣陣波瀾。
公元369年,太和四年。在桓溫北伐枋頭之戰中,郗超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謀略才華。戰前,郗超對局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向桓溫提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戰略建議。
其一,是率領大軍直搗前燕的都城鄴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憑藉晉軍初期的銳氣與優勢兵力,力求一舉攻克敵都,從而在最短時間內結束戰爭。此計若能成功實施,將可迅速奠定勝局,使東晉在北方的影響力得到極大提升。
其二,則是鑑於當時晉軍後勤補給線漫長且脆弱的實際情況,建議桓溫屯兵於黃河、濟水一帶,先穩固己方陣地,同時控制水路運輸要道,確保糧草物資的供應源源不斷。在此基礎上,耐心等待敵軍內部出現破綻或變故,待時機成熟時再發動致命一擊。這一計策充分考慮到了戰爭中的後勤保障與長期對峙的可能性,體現了郗超穩健而周全的戰略思維。
然而,桓溫在權衡之後,並未完全採納郗超的建議,而是選擇了一條折中的進軍路線。結果,晉軍在枋頭陷入了與前燕軍隊的長期膠著狀態,後勤補給逐漸出現困難,士氣也開始低落。最終,在慕容垂等前燕名將的反擊下,晉軍遭受重創,被迫撤退。《晉書》記載:“溫不從,果有枋頭之敗,溫深慚之。”
儘管此次戰役以失敗告終,但郗超在戰前的戰略謀劃充分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與對複雜局勢的精準判斷力,其提出的策略在當時的條件下都具有相當高的可行性與合理性,若能得以有效執行,戰爭的結局或許會截然不同。
公元371年,鹹安元年。隨著桓溫權勢的擴張,他逐漸萌生了廢立皇帝的野心。在這一重大而敏感的政治事件中,郗超再次深度參與其中,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