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是勞苦功高的大唐開國元勳,也是唐高祖李淵的首席謀臣,還是大唐開國第一冤案的主人公。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協助李淵奠定大唐基業。他披甲執戈,身先士卒,為唐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他性格忠烈,胸懷坦蕩,最終卻因讒言隕落。
他就是因亂髮牢騷而死於非命的大唐魯國公——劉文靜。
劉文靜,字肇仁,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世居京兆武功(今陝西省武功縣),隋末唐初政治家,謀略家,大唐開國元勳,李淵的首席謀臣。
公元568年,北周天和三年。劉文靜出生在陝西省武功縣的一個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劉懿用,曾任石州刺史。他的父親劉韶,是隋朝的將領。劉文靜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聰慧機敏,博覽經史,對天下局勢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後來劉文靜的父親在戰場上陣亡殉國,被隋朝追贈為儀同三司(儀同三司?是指非三公而給予與三公同等的待遇的官員,魏晉以後,?儀同三司?通常授予開府置官屬的將軍)。劉文靜長大後,世襲父職,接任了父親的官位。他姿儀俊偉,才幹突出,生性倜儻而有權謀。《舊唐書·劉文靜傳》記載:“少以其父身死王事,襲父儀同三司。偉姿儀,有器幹,倜儻多權略。”
隋朝末年時,劉文靜擔任晉陽(今山西太原)縣令,與時任晉陽宮監的裴寂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兩人時常談論天下大勢,抒發彼此心中的抱負。
公元617年,隋大業十三年。唐國公李淵出任太原留守,劉文靜看出李淵胸懷大志,便與其結交。他對李淵的次子李世民非常讚賞,認為李世民胸懷大志、有雄才大略,絕非池中之物,而李世民也對劉文靜的遠見卓識和非凡謀略頗為欣賞,兩人相知相惜,這為他們日後攜手共創大業奠定了基礎。
後來,李密在瓦崗寨勢力漸大,劉文靜因與李密有姻親關係而受到牽連,被隋煬帝下令囚禁於太原獄中。然而,這看似是一場牢獄之災,卻成為了劉文靜命運的重要轉折點。
李世民深知劉文靜的才能,特意前往獄中探望。在獄中,二人進行了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密談。劉文靜詳細地分析了當時的局勢,他指出,如今隋煬帝無道,天下大亂,各路起義軍紛紛而起,隋朝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而太原地區地勢險要,兵強馬壯,李淵父子又深得民心,如果能夠順應時勢,高舉義旗,必能成就一番大業。
李世民對劉文靜的分析深以為然,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勸說李淵起兵反隋。《舊唐書·劉文靜傳》記載:“太宗以文靜可與謀議,入禁所視之......文靜曰:「今李密長圍洛邑,主上流播淮南,大賊連 州郡、小盜阻澤山者,萬數矣,但須真主驅駕取之。誠能應天順人,舉旗大呼,則 四海不足定也。今太原百姓避盜賊者,皆入此城。文靜為令數年,知其豪傑,一朝嘯集,可得十萬人,尊公所領之兵,復且數萬,君言出口,誰敢不從?乘虛入關, 號令天下,不盈半歲,帝業可成」。太宗笑曰:「君言正合人意」。”
此後,李世民部署賓客,暗中籌劃起義,準備待機而起,但卻擔心李淵不同意。劉文靜知道李淵與裴寂交好,便將裴寂介紹給李世民,三人一同謀劃。
此時,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擊敗,李淵也因此獲罪,李世民便讓劉文靜與裴寂去勸說李淵起兵。李淵雖對隋朝的現狀有所不滿,但他深知起兵造反的風險極高,一旦失敗,必將株連九族。劉文靜深知李淵的顧慮,於是與李世民商議,精心策劃了一場巧妙的計謀。他們利用李淵與裴寂之間的深厚友誼,買通裴寂,讓其安排李淵在晉陽宮飲酒作樂。在李淵沉醉之際,安排宮女侍奉其左右。李淵酒醒後,驚恐萬分,因為在封建禮教森嚴的時代,此舉無疑是犯下了彌天大罪。
關鍵時刻,劉文靜與裴寂一同出面,向李淵攤牌,指出其已犯下不可饒恕的死罪,如今唯有起兵反隋,推翻隋朝的腐朽統治,方能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李淵在走投無路之下,無奈地接受了起兵的建議。
這一計謀雖然看似有些逼迫的成分,但卻成功地打破了李淵的心理防線,促使他邁出了晉陽起兵這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第一步。倘若沒有劉文靜的敏銳洞察和巧妙謀劃,李淵父子或許仍會在猶豫中錯失良機。
在晉陽起兵的籌備階段,劉文靜還主動挑起了一項極為艱鉅且關鍵的外交使命——出使突厥。當時,突厥作為北方的強大遊牧民族,擁有雄厚的軍事力量,對中原地區一直虎視眈眈,時常侵擾邊境。若在起兵之時,不能妥善處理與突厥的關係,唐朝的後方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