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辛棄疾再次辭免,回到鉛山。

公元1207年,南宋禧三年。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辛棄疾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據說辛棄疾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表現出了他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和對恢復中原的強烈渴望。辛棄疾身故之後,家無餘財,僅留下生平詩詞、奏議、雜著、書集。朝廷聞訊,賜對衣、金帶,視其以守龍圖閣待制之職致仕,特贈四官。後來,辛棄疾被追贈光祿大夫、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不僅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將領和謀略家,也是一位傑出的詞人。他的詞作,生動地展現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收復失地的強烈渴望 。他的詞中,常常回蕩著金戈鐵馬的戰鬥之聲,充滿了氣吞山河的豪邁氣概。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作。“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詞的開篇,辛棄疾便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戰火硝煙的戰場。在醉意朦朧中,他挑亮燈火,凝視著手中的寶劍,思緒彷彿回到了當年的軍營。耳邊響起了連綿不斷的號角聲,將士們在軍營中分享著烤肉,各種樂器奏響了激昂的塞外戰歌。在這秋日的戰場上,士兵們整齊列隊,接受著檢閱,軍威雄壯,氣勢磅礴。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這幾句詞進一步描繪了激烈的戰鬥場景。戰馬像的盧馬一樣風馳電掣,飛奔向前,弓弦發出如霹靂般的聲響,令人膽戰心驚。辛棄疾渴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君王完成收復失地的大業,贏得生前身後的美名。然而,現實卻殘酷無情,詞的最後一句 “可憐白髮生”,如同一記重錘,將辛棄疾從美好的夢境中拉回了現實。他一生壯志未酬,歲月無情地流逝,只留下滿頭白髮,徒增傷感。這首詞透過虛實結合的手法,將辛棄疾的愛國情懷和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又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面對滔滔江水,不禁觸景生情,懷古傷今。“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他感嘆歲月的無情,曾經的英雄豪傑如孫權般,如今已無處尋覓。那些繁華的舞榭歌臺,也都在風雨的侵蝕下消失殆盡。“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遙想當年劉裕北伐時的英勇場景,他率領著強大的軍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勢不可擋。然而,如今的南宋朝廷卻偏安一隅,不思進取,這讓辛棄疾感到無比痛心和憤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借古諷今,批評了南宋朝廷在北伐問題上的草率決策,以及對北方領土的遺忘。他以廉頗自比,表達了自己雖已年邁,但仍渴望為國效力,卻無人問津的悲憤心情。

這些充滿愛國情懷的詞作,不僅是辛棄疾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它們反映了南宋時期廣大人民渴望收復失地、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辛棄疾的詞作風格多樣,題材廣泛,展現了他卓越的文學才華和廣闊的視野。他的詞不僅以豪放著稱,還涵蓋了田園風光、友情、愛情等多種題材,每一種題材都被他演繹得淋漓盡致,獨具魅力。

在辛棄疾的筆下,田園風光充滿了生機與寧靜,展現出一種質樸而美好的生活畫面。《清平樂?村居》便是一首描繪田園生活的佳作。“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詞的開篇,描繪了一幅簡單而溫馨的農家景象。低矮的茅屋,清澈的小溪,溪邊青青的綠草,構成了一幅寧靜的田園畫卷。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婦,在醉意中用吳地的方言相互逗趣,其樂融融。“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接著,辛棄疾又描寫了三個兒子的不同活動。大兒子在溪東的豆地裡辛勤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小兒子則最討人喜歡,他頑皮地在溪邊躺著剝蓮蓬吃。整首詞透過對農村生活場景的細緻描繪,展現了一幅和諧、美好的田園生活圖,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讓人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質樸與寧靜。

除了田園風光,辛棄疾在友情題材的詞作中,也展現出了真摯深厚的情感。他與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他小說推薦閱讀 More+
穿越只為玉簪,沒想當皇后呀

穿越只為玉簪,沒想當皇后呀

憶小蘭
關於穿越只為玉簪,沒想當皇后呀:凌惜月意外魂穿,為了得到價值百萬的白梅玉簪,她答應原主,幫她完成兩個任務。為了能安穩平靜地完成任務,她主動選擇嫁給坐輪椅的大皇子,以為癱了,就代表那方面不行了。結果,大皇子只是雙膝受傷,其他方面都很正常。她傻眼了!怎麼辦?要如何應對呀?
其他 連載 11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