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宰相,也是後蜀開國皇帝孟知祥的心腹謀臣。他的智慧和謀略不僅體現在戰場上的運籌帷幄,更體現在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從周旋兩川、劍門禦敵,到輔佐孟知祥稱帝建國,再到顧命輔政、制衡權臣,每一個關鍵時刻,都能看到他沉穩堅毅的身影。他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為後蜀的穩定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的定海神針——趙季良。
趙季良,字德彰,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五代十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後蜀宰相,孟知祥的心腹謀臣。
公元883年,唐中和三年。趙季良出生在濟陰的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趙胤是唐朝的谷熟令。趙季良性情寬厚,喜怒不形於色,而且為人至孝,他的母親早亡,對待從母如事生母。趙季良自幼飽讀詩書,尤其對經史一類的書籍興趣濃厚,他擅長吏治,很善於騎射,可以說是文武雙全。
起初,趙季良踏入仕途是在後梁。當時,保義軍節度使王檀聽聞趙季良的才名,將其闢為節度推官,負責處理節度使府內的諸多事務。不久之後,他又得到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的賞識,被任命為元氏縣令,開始在地方治理上展現身手,趙季良因政績突出,累升至魏州司錄參軍。
然而,此時的後梁政權內部矛盾重重,政治日益腐敗,內憂外患交織,趙季良深感壯志難酬。魏博節度使楊師厚死後,後梁末帝想瓦解魏博軍,結果弄巧成拙造成魏博兵變。
公元915年,後梁乾化五年。晉王李存勖進據魏州,兼併了魏博鎮,趙季良看到了新的希望,毅然決定轉投李存勖帳下。李存勖對趙季良的到來極為重視,親自召見,與之交談。趙季良面對李存勖,從容不迫,對答如流,所陳之策皆切中時弊,又兼具遠見卓識。李存勖十分賞識趙季良的文武才略,得到李存勖的賞識,當即授其為大理評事,依舊擔任魏州司錄參軍,同時充任義勝都指揮使。《九國志·趙季良傳》記載:“後唐莊宗入鄴,召見與語,以季良有文武才略,即授大理評事,依舊司錄參軍,充義勝都指揮使。”
在魏州任職期間,趙季良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深入瞭解民情。他發現魏州百姓因戰亂頻仍,賦稅沉重,多有欠稅者。李存勖對此頗為惱火,欲嚴厲督責。
趙季良卻直言反問道:“殿下何時才能攻滅後梁,平定河南?”
李存勖惱怒地道:“你的職責是督辦稅務的,又怎敢幹預軍事。”
趙季良正色道:“殿下正圖謀攻取河南但卻不能愛惜百姓,一旦百姓離心,殿下恐怕連河北之地都無法保有,還說什麼進取河南!”
李存勖頓悟,道:“若不是您這一番話,我險些誤了大事。”
自此,李存勖對趙季良更加器重,讓他參與諸多決策。
公元923年,後唐同光元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建立後唐,史稱後唐莊宗。他將魏州升格為東京興唐府(後改稱鄴都),以趙季良為興唐府少尹。同年十月,李存勖攻滅後梁,遷都洛陽。趙季良改任光祿少卿,兼洛南水陸營田都制置使,負責洛陽南部地區的水陸營田事務。
後唐政權建立之初,內憂外患依舊嚴峻。內部,功臣宿將爭權奪利,矛盾重重;外部,各方割據勢力虎視眈眈。在這風雨飄搖之際,趙季良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謀略,周旋於各方勢力之間,為後唐的穩定與發展殫精竭慮。但他未曾料到,一場更大的變故即將來臨,而他的人生軌跡,也將因此發生重大轉折。
公元925年,後唐同光三年。後唐莊宗李存勖遣大軍攻滅前蜀,任命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欲借其穩定蜀地局勢。此時,蜀地剛經戰火洗禮,民生凋敝,人心惶惶,各方勢力暗流湧動,局勢錯綜複雜。孟知祥雖為節度使,但面臨著諸多棘手難題,既要安撫當地百姓,恢復經濟,又要應對朝廷的猜忌與各方勢力的制衡。
公元926年,後唐同光四年。爆發了興教門之變,李存勖在這場叛亂中遇害身亡。隨後,李嗣源即位,是為後唐明宗。新君上任,對朝廷官員進行了一番調整,趙季良改任為太僕卿。當時,宰相任圜兼判三司,深知趙季良的才能,便舉薦他為鹽鐵判官,負責掌管國家的鹽鐵稅收等重要經濟事務。在鹽鐵判官任上,趙季良充分發揮自己精通吏治、善於理財的優勢,對鹽鐵稅收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嚴厲打擊私鹽販賣,加強對鹽場、鐵礦的管理,杜絕官員貪汙腐敗現象,使得後唐的財政收入在短時間內有了顯著增長。
不久,後唐明宗李嗣源為了加強對蜀地的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