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進行談判。他放棄了趙鼎提出的合理條件,卑躬屈膝地接受了金國提出的苛刻要求。南宋最終向金國稱臣,割讓了大片土地,並增加了歲幣的繳納數量。這樣的和約,無疑是對南宋的一種屈辱和傷害,讓南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都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局面。
然而,趙鼎的退讓並沒有讓秦檜就此罷休。秦檜得寸進尺,步步緊逼,不斷對趙鼎進行打壓和陷害。
公元1139年,南宋紹興九年。秦檜指使黨羽王次翁彈劾趙鼎,誣陷他曾經接受過張邦昌的偽命,還聲稱他貪汙了都督府的十五萬緡錢。這些指控毫無事實依據,純粹是秦檜為了置趙鼎於死地而編造的謊言。但在秦檜的權勢壓迫下,趙鼎百口莫辯,最終被貶到了興化軍(今福建莆田一帶)。
興化軍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但趙鼎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他依然心繫國家和百姓,時刻關注著朝廷的動態和民生的疾苦。但秦檜卻對他窮追不捨,繼續指使御史對他進行彈劾。趙鼎被迫再次遷移,被流放到漳州。在漳州,趙鼎雖然過著艱難的生活,但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操守,不為秦檜的淫威所屈服。不久,秦檜又責授他為清遠軍節度副使,安置在潮州。在潮州,趙鼎度過了漫長而艱難的五年時光。他在那裡深居簡出,生活十分困苦。然而,即便如此,秦檜仍然不放過他。
公元1147年,紹興十七年。秦檜再次下令,將趙鼎貶往更為偏遠的吉陽軍(今海南三亞)。吉陽軍地處海南島的南端,在當時被視為荒蠻之地,瘴氣瀰漫,疾病橫行,生存條件極其惡劣。趙鼎明白,秦檜這是要將他置於死地。
在吉陽軍的日子裡,趙鼎的生活陷入了絕境。他的住所簡陋不堪,缺衣少食,身體也每況愈下。更為艱難的是,秦檜還命令當地官員每月向他彙報趙鼎的存亡情況,這無疑給趙鼎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趙鼎知道,秦檜不會輕易放過自己,自己的生命隨時都可能受到威脅。為了不連累家人,他派人對兒子趙汾說道:“檜必欲殺我。我死,汝曹無患;不爾,禍及一家矣。” 在這種絕境之下,趙鼎最終做出了一個悲壯的決定——絕食。他以這種決絕的方式,向秦檜的暴行發出了最後的抗議,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絕不屈服的堅定決心。從那一天起,趙鼎開始拒絕進食,無論旁人如何勸說,他都不為所動。他靜靜地躺在那張破舊的床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毅與坦然。
最終,趙鼎在吉陽軍的寓所中,懷著對國家的深深眷戀和對正義的執著追求,絕食而亡,享年六十三歲。訊息傳出後,天下的百姓悲痛萬分,人們為失去這樣一位正直、忠誠的大臣而感到惋惜,同時也對秦檜的惡行更加痛恨。
趙鼎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文學與藝術領域同樣造詣頗深。他的詩詞作品風格多樣,情感真摯,反映了他所處時代的社會風貌以及個人的心路歷程 。
趙鼎身經靖康之變,經歷了國家的動盪與變遷,其詞中多有傷時念亂之作。他於建炎元年寫的《滿江紅?丁未九月南渡泊舟儀真江口作》,開篇便以 “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溼。悽望眼、徵鴻幾字,暮投沙磧” 描繪出一幅淒涼的秋日渡江圖,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痛與憂慮。“試問鄉關何處是,水雲浩蕩迷南北”,這句詞真切地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對國家前途的迷茫。在那個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的時代,趙鼎的這種情感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 。
除了詞,趙鼎的詩歌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他的詩題材廣泛,涵蓋了時事、詠物、詠懷等多個方面。在北宋時期及南渡前,詩作大多清新柔婉,如《車駕還汴》:“孝感天心格,憂勤國步艱。賈生休賦鵩,貢禹欲彈冠。白髮他鄉客,清尊此夕歡。如聞京兆尹,拜表請回鑾。” 這首詩表達了他對國家局勢的擔憂以及對皇帝回京的期盼,情感真摯而深沉。而經歷了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後,其詩風發生了深刻轉變,充滿悲憤、沉鬱之情,如《雨夜不寐》:“西風吹雨夜瀟瀟,冷燼殘香共寂寥。要作秋江篷底睡,正宜窗外有芭蕉。” 在風雨交加的夜晚,詩人獨自難眠,借景抒情,抒發了內心的孤獨與無奈,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 。
在書法藝術方面,趙鼎也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雖然他的書法作品傳世極為罕見,但僅存的幾件作品卻足以彰顯其深厚的書法功底。《趙鼎楷書札子》又稱《郡寄帖》,是他被貶謫出知泉州期間向張浚奏陳的文書 。此札子全篇採用顏體書寫,字型莊重凝重,結構嚴謹,筆畫剛勁有力,顯示出與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相似的精神氣質。從字型中可以感受到趙鼎剛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