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舜覓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昨晚的沉醉,大家約巳時(早上9點)才起床。
雷古叫了三輛馬車,忙前忙後幫著裝車,李周延也不閒著,忙著跟懷素等人述話道別。
劉宇生在溶洞敲的石頭,也沉沉的壓在馬車上,份量十足。李周廷調侃說,下次再來提前說,我給你準備三大馬車石鐘乳石。
劉宇生笑道:“如果下次再來延唐,我一定第一時間聯絡李兄。”
“那我就在延唐,靜候劉兄了!”
收拾完東西到裝行李上車,把這些忙完,已是午時一刻了(約十一點半)。
李周延又請懷素等人吃過午飯,送眾人出了延唐縣城約十里地,才戀戀不捨告別眾人。
……
懷素等人約酉時中(下午六點),趕到了麻灘驛,並在麻灘驛住下。
驚喜的是,黃益家上次送眾人刻麻灘驛的船老大,也在麻灘驛住著,等了眾人一天了。
第二天一早,自然是坐船,順流而下,踏上回程了!
都說順水順風,順流而下簡直是快的眾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上次自唐節隱士的崖下茅舍到麻灘驛花了約半天時間,而順水而下,僅用半個時辰就到了。
船老大在一處水流平緩處,停好船。懷素等人下得船來,往茅舍而去。
懷素一行人來到茅舍,但見茅舍前有一約五十歲左右的老人,坐在門前,悠然的品著茶,茶桌的旁邊,有一簡易的書檯,一個約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正在一旁聚精會神的看書。
懷素上前一步,向老者拱手一拜道:“晚輩懷素,慕名而來拜訪唐居士,冒昧打擾,還請唐居士海涵!”
其餘眾人也紛紛上前請安。
唐節看著一眾人禮節周到,上首之人又是以書法名噪一方的懷素和尚。
當即邀請眾人落座品茶,一旁讀書的青年,也放下書本,過來幫忙燒茶倒水,招呼遠道而來的客人。
唐節也向眾人介紹道:"這位是犬子唐山,隨我在此隱居。閒時讀書製茶,偶爾上山挖點草藥,或賣了換錢維持生活,或醫治附近村民。”
眾人也一一介紹自己,一會兒功夫就與唐山熟絡起來。
聊天中,大家發現唐山學識淵博,於詩詞、書法、佛學、醫學、武術都有涉獵,且都造詣不淺。
都是同齡人,很快就打成一片,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懷素喝著山中清泉泡的茶水,心中驚歎不已。沒想到初品此茶,清鮮淡然、微苦;二泡後馥郁持久、香醇自然;三泡後沁人心脾、回甘持久;四泡後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唐節看懷素對此茶頗為上心,便道:“此茶乃山間野茶,生長於半山腰間,終日霧氣纏繞,吸天地之精華,其味厚重醇香,經手工精心炒制,又用山野清泉泡煮,實乃不可多得之佳飲,當初,隱居於此,也是被此茶所吸引。”
說完,輕拈鬍鬚,淡然一笑。
懷素頓時來了興致,詳細瞭解採茶和製茶之法。唐節也一一解道,還順帶著懷素,到山間採摘野茶,教會懷素製茶工藝。
中午時,唐節留懷素等人在茅舍一起用餐,有野菜、唐節醃製的臘肉,還有船老大在河裡搞的河魚。
期間,唐節令兒子唐山捧出了一罈果酒,招待眾人。
眾人喝著果酒,清香怡人,胃口大開。雖然是第一次喝此等果酒,但總覺得此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快人快語的黃益,開口問唐山:“唐山兄,此乃什麼果酒啊?清香爽口,香味獨特,雖第一次喝,但又好像在哪喝過似的。”
唐山回道:“此酒名叫‘猴兒酒’,是我在一次看到山中猴子,在喝樹洞中一種醇香類似酒的東西后醉倒在山中,便偷偷嚐了一點,發現特別好喝,於是觀察了二年後偷學而來的。”
頓了一下,唐山繼續道:"猴兒用我們這山中的獼猴桃、野葡萄、野柿子、野山楂等野果,一起放在樹洞中,約一個月後,樹洞中就會有清香濃郁的酒香飄出。我也仿照猴兒的辦法,到山中採摘這些野果,將這些野果放到密封好的木桶中。經一個月後,也能釀出美酒,因此酒乃偷學猴兒所做,所以我將此酒喚作‘猴兒酒’。”
懷素、黃益等人,頓時恍然大悟,怪不得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是酒中帶有獼猴桃的清香啊!
劉宇生觸景生情,當即賦詩一首。
丹崖翁
丹崖山下丹崖翁,
人人稱道卻不同。
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