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穢多非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張巡的平靜不同,杭州城內的學生們群情激奮,尤其是禮部省試馬上就要召開,來自半壁的學生們這會兒雲集在城內。

既然劉整死了,為什麼賈似道還不出陣?

虜中知中國第一的劉整都暴斃了,呂文煥原本不過是您賈似道原本帳下的一員小弁,你怕什麼?至於韃虜?

你有連環馬,我有麻扎刀;你有金兀朮,我有嶽爺爺;你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

你賈似道為什麼不敢和韃虜碰一碰?天下都到了這地步,身為國家的宰輔大臣,公卿冠蓋之首。這時候就要擔起責任來,去和韃虜好好地碰一碰。

二十年榮華富貴享受了,趙宋王家的知遇之恩大過天,現在就是你報效的時候。

更重要的是,官家趙禥病了,病勢愈發的沉重,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來壓制朝野兩側的公議和輿論,繼續讓賈似道高踞“師相”之位。

封建時代,皇帝的權力固然有大小,可是有皇帝在,就有一個所謂的天下大義在。皇帝如果出面壓制,就算沒法完全壓下去,和宰相配合配合,總有個結果。

現在皇帝沒有精力出來佈局,賈似道就算權傾朝野,也一下子發現很多權力不好使了。畢竟權傾朝野,也對應著滿朝野的反對者。

權力就那麼多,就那麼大,一個人掌握的多了,另一個自然就掌握的少了。只要世界上還有三個人,就一定會產生權力鬥爭。

按照有文明記載的人類歷史來看,全世界就沒出現過真正大公無私、寬容愛人的聖人。

於是賈似道終於第五次上表,向朝廷請求,自己親自擔任總統大使,督率天下各路勤王兵馬,前往上江,迎戰元軍。

這一次沒有出現例外,朝野上下幾乎一致的要求賈似道出師,即便是他的黨羽們,也知道這會兒再不出兵抵抗,真就扛不住了。

爭權奪利的前提是還有權利可以奪,江山都保不住了,投降難道有好果子吃?

嘿,他們想岔了,投降還真有好果子吃。只不過現在上江絡繹不絕投降的訊息還沒有傳來,伯顏原官札委,甚至大大升遷賞賜的手段,他們還不清楚。所以多少沾著點“積極抵抗”的意思,等他們知道了訊息,可就未必咯。

之前朝廷向全天下明發勤王詔令的事,還沒翻篇,這回的勤王詔令更加嚴峻。不單單是募兵自守了,朝廷的想法是各地已募之兵,即刻赴朝,能見用軍兵,一律升轉五階。

沒錯的,就是軍銜升五階。

可見朝廷求兵之急,用兵之渴,已經到了濫授官爵的地步。現在還只是滿大街的授予“尉官”,等不了幾天,就要開始遍地授予“郎官”了。那麼之後的大夫名銜還會遠嗎?不遠矣。

正好這會兒從鄂州兵敗回了十幾名將領、幾百名中層軍官,赴朝請罪。朝廷正缺統兵的官校,這些人願意從鄂州千里潛回杭州,那真就是大忠臣了。

不僅不予怪罪,還各有升遷。像是張世傑,就升授保康軍承宣使。王安節被授予真州觀察使,劉師勇被授予處州觀察使。久居人下的姜才,加洋州刺史,提拔為統制官。

各人都升授有差,那麼兵從哪裡來?

匡合行在殿前司、侍衛親軍、御營司,以及站前各班,分出四萬餘兵,由殿前副都指揮使孫虎臣統率。另外自建德、紹興、婺州、衢州、處州等地,募集三萬餘眾,合七萬兵。

新募之軍,交給赴朝的諸將統率,或統三千人,或統五千人,各自有差。

另外大索明州、台州、溫州等鎮的商船民船,包括許多做遠洋貿易的大海船,並將船工、梢手和地方崇寧廂軍、巡檢弓手等。一併大索至鎮。合約三萬餘水軍,交劉師勇等將統率。

添有江西、福建、廣東和湖南募來水陸人馬二萬餘人,因為言語不通,統帥不明,無法立刻扭和成軍。於是一併充槳手、梢手和剩員,總當三軍之後運。

賈似道的門生,現任潤州知州的洪起畏,擔任轉運判官,總理後勤。

為了激勵三軍,已在病中的趙禥,大開內帑,發黃金十萬兩,白銀五十萬兩,錢三千萬貫,隨軍載運。但有立功者,即刻給賞,全不逾時。

到底是帶宋啊,有幾個錢的,到了這一步,還有拼死一搏的那口氣。

是迴光返照的氣,還是嗝屁的氣,就不得而知了。

十三萬大軍,除了四萬餘見在官軍外,其他全都是草集而來的部隊。孫虎臣聽聞要調他出去作戰,當即落馬,可惜沒如他的願望,並未把腿摔斷。於是在賈似道的強逼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將血

將血

河邊草
關於將血: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趙石的一生,註定是在殺戮和鮮血中前行。北至翰漠,南及叢林,大江南北,他到過的地方,都是烽煙四起,鮮血橫流,命若草籽。敵人畏懼他如魔鬼,部下敬仰他如神明。但誰又知道,他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一生都在不停的尋找屬於自己的那條道路和那份榮耀?當他回首望去,他史詩般輝煌的
歷史 連載 67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