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穢多非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轉天起早,文天祥起來吃早飯,席間沒有看到張巡。就問張巡怎麼沒來,家中的管事就答,張巡進城去詢問往來襄陽的綱船情形了。

好傢伙,這人真把兄弟的事當成大事在辦啊。

這話說的,文天祥端在手裡的碗都不由得放下了。碗中的薏仁米粥挺好喝的,可是架不住文天祥感動到不想喝啊。

素昧平生,第一回見,就如此盡心,張巡待我,如同侍奉他的兄長一般。

流淚了,真的流淚了。以前沒有和這樣的人交往,是我沒有這樣的好福氣。

完全不知道文天祥在想什麼的張巡,這會兒已經趕到了城內。由於是打聽重要的軍事訊息,這種事不可能打發個小廝來就辦妥的,還得張巡出面。

史知州現在正在迎來自己任期內最後的一個考驗,馬上要進行的秋收和秋稅。收完秋稅他就拍拍屁股走人啦,幸虧他沒走,要是他走了,張巡還不知道怎麼和新來的趙知州開口呢。

公開官面上的原因,當然是我哥哥的同科年好文狀元要回江西老家,想和官船搭個伴。私下的原因則是瞭解綱船在往來運輸之中的損耗,最好取多年的平均資料。

宋蒙之間打了三四十年,常州往襄陽發運糧草軍械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平均資料相對真實,也更可靠。

一聽是要送文狀元回鄉,史知州還來勁了,說要去拜訪文天祥。士人間的名聲怎麼來的?還不就是互相吹吹捧捧,交相唱和來的?

還想繼續做美官的史知州,很希望同文天祥有些交流,好將來拿出去吹噓。我同文天祥在一桌上吃過飯,就和將來說,我和馬伯庸在一桌上吃過飯,差不多意思。當然和文天祥比,馬伯庸差點意思。

主要是將來沒有科舉狀元,尤其是能當宰相的狀元了。

那你去吧,我派小廝先回去稟報。綱船的事?史知州表示隨便查,等揚州或者郢州的文書一到,常州這邊便會發運。

招手把初九叫來,現在初九被張巡叫到身前來聽用,其餘小廝都歸他管。現在要派人回去提前通報一聲,張巡和他講就得了。

初九聽命,就出衙門花廳偏門囑咐小廝了。張巡則是在史知州的幕友帶領下,去查閱本州綱船的歷史記錄。

有幾次極端記錄,可以全部摘除。比如遭遇到了宋軍大規模的戰敗,要麼全船被元軍所掠,要麼就是陷在陣中。連人帶船全都損失掉,毫無辦法。

還有一種情況也出現了多次,就是綱船開到襄陽,就被當地直接截留了下來。比如孟拱揮師收復襄陽,需要在襄陽和樊城之間修築浮橋。於是就把正好派去的常州綱船全部羈留,給押船的人開了張票,讓人自己回常州。

也不能把這種情況記入,屬於是不可抗力。

另外還有氣候因素,有幾年長江的水大,綱船都是吃水半米深的淺水平底船,幾乎扛不住任何風浪。有兩回經過九江湖口的時候,遇著大浪,直接傾覆了一半船隻。

調閱了上百條記錄之後,張巡發現常州去襄陽真是一個畏途。幾乎有一半的綱船是無法順利返回常州的,難怪被簽了衙前役的那些人,一個個都掩面大哭呢。押運軍需去前線,九死一生啊。

能正常往返的,往往也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折損率。果然到了水上,這人命就由不得人自己了,不管是下海還是上江。

假設一條綱船能拉二百石,我得預備多少綱船呢?

另外就是常州這邊的綱船確乎是已經準備好了,襄陽前方所需要的糧食和麻布,這會兒也已經在此前徵收夏稅,弄的常州百姓賣兒賣女的情況下募集完全。只等軍令移文來,文到簽了牌票,就往襄陽發。

小心抄錄了主要資料的張巡,這便收起紙卷,疊好交給初九夾在匣裡,邁步回家。出架閣庫的時候,就聽說史知州早就雀躍著跑去張家,拜訪文天祥了。

按理說得先下帖子,然後約好時間的。

不過那都是理論上,現實裡怎麼樣?諸位問問張懷民就好了。

我都睡下啦,然後蘇軾拍著我的大門喊懷民亦未寢。

既然史知州都已經出發了,張巡便不急著走,順道在城內建辦些東西。之前哥哥張逞不是從杭州發回來一百匹葛布嘛,張母在家裡做蚊帳來著。還需要一些紫銅的帳鉤子,以及用來掛在窗戶外遮陽的葦簾。

不甚值錢的玩意兒,打聲招呼門市的市長就說明天一定備齊妥帖,送到張巡府上。

市長是不是走我家門路上來的?張巡瞅著這人也挺眼熟的。轉頭問初九,初九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將血

將血

河邊草
關於將血: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趙石的一生,註定是在殺戮和鮮血中前行。北至翰漠,南及叢林,大江南北,他到過的地方,都是烽煙四起,鮮血橫流,命若草籽。敵人畏懼他如魔鬼,部下敬仰他如神明。但誰又知道,他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一生都在不停的尋找屬於自己的那條道路和那份榮耀?當他回首望去,他史詩般輝煌的
歷史 連載 67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