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gCNPYK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七回
靈魂飛昇轉化地
來到觀看天葬的地點,4人在人群中找地方坐下。
我用望遠鏡掃視,天葬臺呈長方形,東西朝向,由一塊塊厚實的長條形方正花崗石壘成。
天葬臺西側有一根碗口粗的石柱,石柱上繫著一條哈達,大概是固定死者之用。
東側並列著兩塊高出天葬臺基座約50厘米的大石塊,其中一塊石頭上還放置一把斧子,西側山坡上散放著尖刀、利刃之類物品,想必是天葬師舉行天葬時用的工具。
數十隻禿鷲站於近在咫尺的山坡上等待,有的在天葬臺上盤旋。
看著天葬臺上血跡斑斑,透著幾分陰森得氛圍直入人心,致使人們都屏住呼吸靜靜地等待,沒有一點響動。
這時,遠處開來一輛帶鬥手扶拖拉機,馬達的轟鳴聲由遠而近。
駕駛員是一名戴著白帽的中年男性,拖拉機後鬥上坐有四個人,天葬師、助手、喇嘛以及一個看上去類似協調者的本地人。
手扶拖拉機停在天葬臺旁,駕駛員只負責駕駛,其他什麼都不做。
天葬師和助手從拖拉機的後鬥上取下一個羊皮包裹,開啟一具像嬰兒般蜷縮著的人體,上面有精心纏繞的紅繩子。與此同時,那名喇嘛在距天葬臺不遠處燃起火堆並打坐祈禱。
天葬師將包裹屍體用的羊皮在火堆上點燃拋在別處,他的助手簡單打理著天葬臺上的工具。
這時一隻手攥著周想天,一隻手攥著老爸的艾婕綺有些顫抖。
一切準備就緒,天葬師和他的助手開始工作。
人群中傳出相機的快門聲和低聲驚歎,艾婕綺用雙手捂起眼睛,從指縫中偷看。
那名協調者不時點燃手裡的一些東西扔在四周,偶爾也提示一下觀者要注意距離和保持沉默,不許出聲。
我看到天葬師和他的助手用鋒利的刀和手柄較長的斧頭切割屍體。
天葬師先在逝者的臀部上取下兩片肉拋向空中,大概一秒鐘的時間,所有的禿鷲從天而降,將天葬師、助手還有屍體團團圍住,搶食人肉。
天葬師不停地分解屍體,當個別禿鷲過於貪婪或者妨礙了天葬師的操作,他和助手會用身體將禿鷲分開間隙,以便所有的鳥都能參與到其中。
也就10幾分鐘的時間,屍體就只剩下了骨頭。
這時,天葬師撤離核心位置,而他的助手仍然在天葬臺上用斧頭分割骨頭並將其敲碎至粉狀。
接近尾聲的時候,助手將屍體的頭蓋骨完整取下交給天葬師,天葬師把那塊頭蓋骨直接投在有喇嘛祈禱的火堆中。
頭頂都被染成紅色的禿鷲們仍然不願散去。
又過了幾分鐘,助手似乎也完成了他的工作離開天葬臺,走向協調者。
協調者拎著白色塑膠桶招呼著其他三個人,喇嘛祈禱完畢離開火堆。
四個人圍成一圈,神情平淡地用白色塑膠桶裡的白色液體洗手,好像還交流著什麼。
天葬臺上依然有禿鷲起起落落。
很快,那臺手扶拖拉機的馬達聲又響了,回族司機已處於駕駛狀態。喇嘛、天葬師、助手、協調者信步走向拖拉機。
此時,我看到,天葬臺畔的幾株狼毒花在朝天綻放。
我暗自禱告:“讓死者在天上,生活在信仰的世界裡,享受著內心的寧靜。”
我彷彿看到大群的禿鷲飽餐之後紛紛散去時,狼毒花仰望天空,默默地祈福逝者,希望其魂靈能隨飛翔的禿鷲升入天國,祈盼來世宇內祥和。
一個小時之後,我等4人回到郎木寺與艾馨枚和史馨雲匯合,開始遊覽寺院群。
郎木寺位於四川與甘肅兩省交界處,因為一本《tipelife》而備受國際矚目。
郎木寺為藏傳佛教寺院。“郎木”為藏語“仙女”之意,神秘與清幽是郎木寺對世人的展現。
郎木寺是GNcZ治州碌曲縣下轄的一個小鎮。
一條小溪從鎮中流過,小溪雖然寬不足2米,卻有一個很氣派的名字“白龍江”,如按藏文意譯作“白水河”。
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岸屬於四川若爾蓋縣,屬於甘肅的“安多達倉郎木寺”和屬於四川的“格爾底寺”就在這裡隔“江”相望。
一條小溪貫穿聯結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據一方地存在著;曬大佛,做禮拜,……。
小溪兩邊的人們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