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明末最大的漢奸 (第1/2頁)
千年後的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相較於這些無膽之輩的望風而逃,洪承疇的膽識顯然更加過人。
他自降請之後,受到了極大的禮待。
比起在大明來說,洪承疇現在的生活顯然更加的愜意。
即便如此,他心中依舊有幾分惴惴不安。
倒不是還懷念故明的恩情,倘若真是這樣,洪承疇也不會在那正值國家危難之際而降清了。
心中所憂之事,無外乎是對這滿城的叫喊聲,究竟是否會波及到其自身安危而擔憂罷了。
洪承疇這類人吧,是一個極其注重個人得失之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實際上,在崇禎時期,能保證不投降黃臺極的只有對明朝有堅定忠誠的儒教信徒。
別說對面只是個黃臺極,就算對面是李世民、趙匡胤都不會投降。
這類人的代表就是長山之戰後被俘,一直被黃臺極宣傳為當代文天祥的張春。
被俘之後,張春實際上在內心深處已經認輸了,甚至還在踐行自己人生觀的同時又給清朝培養了一批人才,但在得知松錦之戰爆發後還是忍不住追隨了自己的信仰,自殺明志。
而盧象升和孫傳庭也大概屬於這類人。
盧象升在絕望之際選擇讓部下逃走,自己戰死。
孫傳庭比盧象升更忠誠甚至更極端,一個文官戰死能給敵人什麼損失?
孫傳庭選擇親自操刀逼迫士兵強行防守,就算自己死也要給崇禎起到最大價值的死,結果最後是怎麼死的都成了個未解之謎。
但很清楚的是,洪承疇不是這類人。
有個明顯事例就看得出,洪承疇在信仰和個人得失面前,更注重個人得失。
這個明顯事例就是,在盧象升找死的那次清軍入關搶掠時,崇禎召洪承疇和孫傳庭勤王。
孫傳庭一路狂奔,提前就位,然後被崇禎委派驅逐清軍進而蹲詔獄。
孫傳庭他不知道後果嗎?
要麼就是你得改名孫悟空能立馬掄著金箍棒打敗清軍,要麼就乖乖打吃力仗然後蹲詔獄。
孫傳庭是知道的,但他依然選擇蹲詔獄。因為他受過的教育和他的信仰,不允許他不忠誠。
而洪承疇知道誰勤王誰蹲詔獄,他也知道他不想蹲詔獄,於是磨磨蹭蹭,直到清軍撤離前後才來了。
還有個明顯事例就是,孫傳庭才智過人,但他從未想過忽悠崇禎,借力打力,對部下孫傳庭是用盡了手段進行控制,對崇禎,孫傳庭全部實話實說,頓頓挨崇禎的罵,導致孫傳庭幹啥都很被動。
要不是陝西三邊總督連著死讓孫傳庭有機會重新掌握秦兵,孫傳庭很可能會在帶著五千京營南下後提前去世的。
而洪承疇則非常擅長欺詐,為了避免崇禎逼他決戰,洪承疇前後幾次假裝自己要集結大軍出關,嚇得群臣接連彈劾洪承疇要妄開邊釁。
洪承疇想用這個借力打力,警告崇禎三思,靠著這一招磨了一段時間,直到被皇太極用張存仁的戰略破局,逼的崇禎必須決戰了。
洪承疇困守松山餓得皮包骨頭眼睛昏花時,就已經有人舉報明軍中有人暗通清軍要獻城門了,洪承疇以敵眾我寡形勢不利,要大家團結求存的理由,不準部下互相舉報。
一來洪承疇這個也有道理,這時候了要還互相舉報質疑,只怕清軍沒來大家都要內訌完蛋了。
但還有一個原因,大概洪承疇已經準備擺爛,做好了投降準備了。
松錦之戰時,經常接觸清軍的前線明軍官員士兵,其實都已經對投降清朝沒啥牴觸了。
這一仗居然沒有像長山之戰一樣出來一個寧死不降的張春,沒投降的如曹變蛟、王廷臣等人,都是豪格接到黃臺極命令後弄死的,換句話說,都沒有進行勸降。
而由於洪承疇之前的聲望很大,黃臺極勸降對方,或許也只是想為自己的王朝立一塊招牌,好讓其他明人們受這塊招牌的影響,進而放棄對大清的抵抗。
只是黃臺極沒想到的。
本來只是想把洪承疇當做第二個張春養起來,結果卻還真讓他撿到了寶。
洪承疇降清後,黃臺極命隸鑲黃旗的包衣牛錄中,表面上對他恩禮有加,實際上並未放鬆對他的防範,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
終黃臺極一朝,除諮詢外,也沒有任以官職。
但顯然這種情況很快就得到了轉機,到了順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四月初九日。
洪承疇從睿親王多爾袞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