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江南 (第1/2頁)
青燈黃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南五省。
江南並不是一路之地,而是多個地方的統稱。
江南地方最大的特徵就是,天氣適宜,並不像北方一般飽經戰亂。
而且這些地方十分適合糧食等農作物生長,商業異常發達,並且水路運輸十分便利。
這就造就了江南等地百姓生活普遍比北地好上許多。
並且周朝稅賦中,江南收上來的糧銀就佔據了六七成。
這也造就了官吏們寧為江南犬,不為苦地人,不少外地官員寧願不當自己這個四五品知州也想調去江南當個小知縣。
在江南富裕地方當個知縣一年的搜刮可比在邊境等地當一州知州多多了,而且還不用擔心有外敵入關。
並且因為農商發達,素來有江南豐,大周足的說法。
儘管如此,江南等地收上的稅賦不過百姓們交上的區區兩三成。
至於其餘的糧銀,自然是被各級官吏上下其手了。
周朝官場講究出身,講究背景,講究關係。
別看可能你眼前的是一個小小的知縣,可能他的父親就是某個州知州,某個府知府。
他的爺爺可能就是朝內某個高官大員。
他的同窗可能就是附近某個縣的知縣,或者某個州的同知。
背景和出身才是周朝官場人上升的墊腳石。
即使是沒有背景身份的,那也有自己的辦法。
一場科考,考中同窗數十人,這數十人便是同學,學友。
既然是同窗學友,那麼同樣為官自然要親近親近,官場混濁,孤身一人如何能玩的轉。
這樣,基礎的關係人脈就建立起來了。
並且科舉的主考官,自己曾經的先生便是自己的恩師。
這些人又是一層人脈。
同窗摯友也有同窗摯友,在這些人利益目標為一致時,那麼自然也會抱團取暖。
自己這輩子人脈資源不足,前景就在這裡了,那麼自己的兒子呢,自己的孫子呢。
慢慢的,一個官宦家族就這樣建立起來了,再加上各戶通婚加近關係。
第二代,第三代,到那個時候,原始的積累就已經完成了,一個龐然大物便起來了。
這是無論哪朝哪代都無法杜絕的情況,只要有人的存在,這個情況就不會消失。
只不過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換了個說法隱藏起來。
這些官員為什麼要貪呢,維持人脈的因素很大程度影響其中。
下級官員要孝敬自己給自己留下個好印象,給自己未來鋪路。
自己也同樣孝敬上頭,上頭還需要再孝敬他的上頭。
一直到朝廷之上的大員。
而那些朝廷大員同樣也需要各方打點,自己手下人要讓他去辦事,總不能要讓馬兒跑,又不給他吃草。
就這樣,依次遞增,再加上各級官員人情世故少不了,應酬少不了,檔次又不能低了,這又是一大筆花銷。
若是不貪,這一年下來的花費就依靠那些小俸祿哪裡夠,恐怕家中老小都要餓死。
這就是大多數清官不願隨波逐流導致窮困潦倒,僅僅憑著俸祿,可能足夠自己一家老小生活。
但家人看到別的官員家眷出入僕人如雲,錦衣玉食的,自己卻一副窮酸樣,心中自然會有不平。
久而久之,這些有著一腔抱負的好官大部分也變成了自己當年討厭的模樣。
江南的稅賦也就被毫無意義的花費在了這些人情世故,上小孝敬之上。
不對,也算不上毫無意義。
起碼江南五省酒樓青樓業是十分發達的。
因此又衍生了許多庇護這些產業的小團體,收“保護費”保某個產業安全。
而這些團體的背後,那自然是呼之欲出。
除此之外,江南之地因百姓較為富裕,又衍生出一批專門拐賣小童,採“折生枝”的辦法再丟在街上博取同情,用這些來為自己牟利。
而這些發達的景象和便利的水運由推動了商業,造船業,服務業,幫派團體,家丁護院,鏢局,手工業,奢侈品等等等等產業。
這些發達的表象如同一波又一波的浪花不斷推動江南發展,不知是利是弊。
按理來說,江南五省穩定許久,集結五十萬大軍以及向當地官府以及商人徵集糧食軍費是十分簡單的。
但是,就連邊境地方都有偽造軍冊吃空餉的情況,這些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