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活著 (第1/2頁)
亂世清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晨李書陽剛剛醒來,小舅子王擁軍就敲響了院門。
李書陽開門一看王擁軍還牽著一匹馬有些懵。
“你們生產隊那麼富裕?”
李書陽指了指馬笑道。
如今雖然地理活少,可馬匹這種重勞動運輸工具基本每天都有活幹,而且像周莊這樣的大隊副業很多。
比如運輸蔬菜進城這些事,人力氣再大也比不上馬拉的多。
副業多年底分的錢就多,李書陽所在的李家村一年到頭風調雨順的時候壯勞力一年能分到24塊錢。
割豬草的半大孩子是沒有錢分的。
而周莊壯勞力能分到近60塊錢,當然王夢然家更多,所以王夢然的衣服一個補丁都沒有,而且一個人有8套衣服,夏衣冬衣各四套。
這種情況在農村很少。
如今農村收入來源只有一是生產隊分紅,但勞動價值很低,一個壯年勞動力,很多地方基本一年大概是29元。
勞力少孩子多的家庭通常都是超支戶,勞力多孩子少的家庭才有餘錢,
像李家村一家有60塊分紅算比較多的,但往往兌現不了,成了賬上餘錢,隊裡分完糧食有多餘的就緊著賬戶上有錢的人家先購買。
二是養家禽家畜,牛馬驢這類大型重勞力牲口是集體財產,不可私養。
私人可以養豬,一年可養一兩頭豬,每頭一百來斤。生豬統購統銷,不可私宰,必須運到食品站宰殺,七成歸公,包括豬頭豬骨下水,
三成歸養豬戶,可以賣或者自家吃。
一頭豬養得好一年到頭只有近60斤的肉可以出售。
除了養豬,有些家庭養了一些雞鴨,但因為糧食少,養不了多少。
養雞養鴨的目的不是賣雞賣鴨,是為了賣蛋,換點油鹽錢,解決家裡吃鹽巴的日常問題。
很多成年人身上一分錢都掏不出來。
農村為什麼都羨慕工人就是工人每個月都有收入,而農村別說掙錢,很多人活著都是一個奇蹟。
前世李書陽一直以為再困難至少有一口吃的,直到來到了這個世界見識到真正的困難,才明白如今活著真不容易。
比如李書陽經常進山遇到李家村年紀最大的李明漢兩口子,兩個老人住在半山坡上的低矮草房,牆是碎石片堆起來的,兩面用泥巴糊著。
李書陽每次要去進山都得經過他們家。
李書陽每次進山,老人時不時都會跟李書陽聊幾句。
昨天傍晚聽到老人的話語,李書陽久久無言。
老人已經斷糧兩天多了,昨天好不容易吃到糧食還是嫁出去的女兒送來一碗玉米麵。
“老伴90歲了,已病了很久了,如今癱在床上,聽說閨女送糧食來了,嘴裡直嚷嚷餓,要吃稀飯。”
李書陽邁步走進李明漢家,一股難聞的氣味撲面而來,陰暗的房間裡很小,一眼就能看清全貌。
房間裡角落有一張簡陋的床,床上時不時傳來陣陣痛苦的聲音。
掀開被子,老人竟一絲不掛,原來老人沒有衣服穿,成天就這樣躺在這破被子裡。
只見她灰暗的皮包著骨頭,肋骨清晰可辨,兩條腿像是枯樹枝一樣纖細。
裹在她身上的棉被好像很多年沒有洗曬過了了,摸上去的觸感硬邦邦的。
老人臉色蠟黃,呻吟不止,躺在床上,看見見李書陽想撐著起來,可欠欠身又倒下了,沒有力氣。
掀開她家的鍋,從沒洗的鍋底能看得出來,煮過玉米糊糊還有野菜。
揭開面缸蓋,缸裡空空如也,地上籃子裡是野菜,因為缺糧食,一天只吃一頓飯,平常要到下午3點才做飯。
李書陽跟老婦人聊天,她也不回答,只是呆呆的看著李書陽。
“餓得頭暈,記不清過去的事。”
老人向李書陽解釋道。
枕邊有3個碗,碗底還有沒有吃盡的野菜糊糊,老婦人不讓洗,餓了就用舌頭舔一舔,說能聞到玉米糊糊的香味。
“你們兒子呢?”
李書陽疑惑道。
“早就過世了,孫子跟著小隊進山打獵出了意外,孫媳婦也改嫁了,重孫子如今寄養在閨女家,希望他能平安長大給家裡留下一個香火。”
老人說著這事老淚縱橫。
“打獵隊出了事村裡沒人過來處理你們的生活問題嗎?”
李書陽雖然知道村裡不會管,但還是忍不住問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