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此間樂,不思蜀 (第3/4頁)
緘默夜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照顧好光兒,也會打理好家中一切,等你平安歸來。”
閻光雖然年幼,卻也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用稚嫩的聲音說道:“孃親,你要小心,我會乖乖聽話,我和爹爹等你回來給我講打仗的故事。”
曹綾的心被深深觸動,她俯身在兒子額頭輕輕一吻,然後站起身,目光再次投向遠方,那裡是她即將踏上的征途,也是她誓要守護的家園。“好,孃親答應你,一定會平安歸來,給你講最勇敢的故事。”
言罷,曹綾轉身離去,留下一絲溫暖與期盼,踏上了前往東線戰場的征途,她的背影在夕陽下拉長,顯得格外堅毅與孤獨。但她知道,為了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為了她所愛的一切,她必須前行,直到勝利的曙光再次照耀在這片大地上。
在蜀漢滅亡的餘暉尚未完全消散之際,吳國的邊疆亦風起雲湧。
陸遜之子陸抗,繼承了其父的智勇與謀略,率領精銳之師,悄然向蜀國的南中腹地進發。
他的目標,是那片富饒而戰略意義重大的南部領土。然而,命運似乎並不眷顧這位年輕的將領,他的大軍在永安遭遇了蜀國降將羅憲的頑強抵抗。
戰鼓擂動,金戈鐵馬,兩軍對峙於永安城下。陸抗雖志在必得,卻也不得不承認羅憲的英勇與堅韌。
正當他苦思破城之策時,吳國朝廷傳來了蜀漢敗亡的訊息。這一訊息,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波瀾。
陸抗深知,此時正是趁火打劫的好時機。他迅速調派盛曼、謝詢兩位將領,分領水陸兩軍,浩浩蕩蕩地向西進發。名義上是救援蜀漢,實則心懷鬼胎,意圖趁亂奪取巴東。
盛曼與謝詢領命後,並未急於進攻,而是先遣使者前往永安城下,向羅憲提出了一個看似誘人的建議——合縱抗敵,共謀大業。然而,他們的真實意圖,早已被羅憲洞穿。
“城中一撮土,尚不可得,何論城門!”參軍楊宗挺身而出,對著吳軍使者大聲呵斥,言語間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羅憲則站在城頭,目光如炬,望著遠方來犯的吳軍,心中已有了計較。
夜幕降臨,永安城內燈火通明,羅憲召集眾將,商討對策。“我國已傾覆,吳國本應唇齒相依,共渡難關,卻背信棄義,圖謀不軌。主上已降,我等豈能向東乞求生存?況且大漢已逝,吳國又能獨存多久?我們豈能自甘墮落,成為吳國之虜!”羅憲的話語鏗鏘有力,字字句句都敲擊在眾將的心頭。
“如今我們雖困守孤城,但百姓尚存,士氣未散。吳人趁亂來犯,正是我們證明忠誠與節義之時。我願與諸君共赴國難,決一死戰,以定士民之心!”羅憲的話語激起了眾將的鬥志,他們紛紛請戰,誓與永安共存亡。
當夜,羅憲親率精銳,趁著夜色掩護,銜枚疾進,突襲盛曼所部。吳軍措手不及,大敗而逃。羅憲乘勝追擊,但念及城中兵力有限,未敢窮追不捨,遂率軍返回永安城。
回到城中,羅憲立即下令換上曹魏的旗幟,以示歸順。這一舉動,既是為了穩定民心,也是為了尋求曹魏的支援與庇護。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唯有依靠強大的外力,才能保全永安與城中百姓的安危。
同時,羅憲也並未忘記整治軍備,以節義砥礪將士。他親自巡視軍營,鼓舞士氣,使得永安城內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永安士人見羅憲如此忠勇仁義,無不心悅誠服,紛紛表示願為其效命沙場,共赴國難。
在巴東郡的堅固防線前,吳軍的攻勢如潮水般洶湧而來,卻屢屢受挫。撫軍將軍步協,這位吳國勇將,親自掛帥,領兵西征永安,誓要突破這道防線。然而,永安城頭,羅憲將軍臨危不懼,他深知此戰關係重大,不僅關乎永安城的安危,更關乎蜀地遺民的命運。
江邊,箭雨如飛,羅憲指揮若定,但吳軍勢大,僅憑箭矢難以阻擋其前進的步伐。見狀,羅憲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毅然決定派遣參軍楊宗突圍而出,北上求援。
楊宗領命,帶著羅憲的絕望與希望,穿越重重封鎖,向安東將軍陳騫發出求救訊號,並同時向皇姑曹綾獻上了永安城的文武印綬及人質,以示歸順曹魏之心堅決。
與此同時,步協的大軍已至城下,戰鼓震天,喊殺聲四起。羅憲深知,此戰避無可避,唯有主動出擊,方有一線生機。他披上戰甲,手持長槍,親自率軍出城迎戰。
兩軍交鋒,羅憲一馬當先,英勇無匹,其麾下將士亦深受鼓舞,奮勇殺敵。經過一番激戰,步協的軍隊終於敗退,永安城暫時得以保全。
然而,勝利的喜悅並未持續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