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魏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瀏♂覽♂器♂搜尋.{\一♂六♂八♂看♂書\}:可以快速找到你看的文
“這裡是我們國家立的界碑,那邊是對方立的界碑。Ψ一&六&八&看&書&Ψ”熊國斌和熊國強站在192號界碑前,對記者說。“這一段一共有22塊界碑,還有4個副碑。我們主要巡查19號到194號界碑,一個月一次,每次公里。”熊國斌和熊國強都是金竹坪村的村民,苗族,中國**員,他倆有一個光榮而堅定的名字——守邊人。
熊國斌曾經作為邊境民兵,二十載如一日,默默紮根在最前沿哨所,歷經戰事,青春不悔。熊國澤家三代人,三名黨員,三個年代,都曾經為捍衛國家領土,為維護國家尊嚴,挺身而出,寸土必爭。
金竹坪村位於海拔2002米的金竹坪大山下,全村100多戶,400多人,都是苗族,村子距離邊境線直線距離僅有1公里。自新中國成立後,這個外表秀美寧靜的邊陲苗寨,卻以血與火的激情,抒寫了一次又一次守邊固邊的熱血故事。“我奶奶叫項招弟,由於覺悟高,追求進步,50年代被邊縱發展為黨員,是當地第一個苗族女黨員。70年代時期,界碑比較小,經常被對方挪動,甚至破壞。我奶奶帶著村民幾乎是天天巡查在邊境線,發現界碑被挪動,就馬上組織人挪回去,寸土必爭!”今年57歲的熊國強告訴記者,當時他年紀還小,對於奶奶的其它事有些模糊,但是唯有這件事,一直記得非常清楚,只是很遺憾,沒有留下奶奶的照片。.
“這是一條小路,從這裡可以直接通往山下的村子,高射機槍就架在對面。”熊國強指著一條鬱鬱蔥蔥的小路對大家說,路小北看著眼前這條充滿生命力的、綠色盎然的小路,真看不出來以前經受過炮火的洗禮。
39年前,也就是190年的9月,他父親熊明清當時是赤腳醫生,上山採藥時,突然發現金竹坪主峰上被鄰**隊佔據了,正在砍樹修工事。作為**員的他,立馬飛奔下山,告訴當地駐軍。隨後,解放軍快速調動部隊,在村民兵的配合下,於10月15日開展作戰,一舉收復了金竹坪主峰。
那一年,熊國強17歲,熊國斌16歲。那一年,他們終身難忘。
“炮彈天天從村子上空飛過,一開始有點擔心,後來就麻木了,聽見炮響也不躲了,因為太頻繁了,沒時間躲。”熊國斌說起當年的情形,依舊曆歷在目。“我老父親熊明山當時是村長,部隊駐滿了整個村子。開戰之後,他組織村民做飯運飯,抬傷員。我們當時年紀小,主要是來回送飯送水,每天三趟。老一輩扛槍配合,小一輩送飯,送水,持續了半個月左右,村裡的民兵也出現了傷亡。.”記者問他當時怕不怕。“一開始有點怕,但是看著那麼多陌生的戰士不怕犧牲,為捍衛祖國,浴血奮戰。我慢慢的就不害怕了,那時候,心裡才意識到了保家衛國、守土有責的真正含義。”
193年,熊國斌被選為參戰專職民兵,分配在11哨所,負責配合輪戰部隊開展防禦作戰。期間,他多次配合部隊完成了各種作戰任務,由於表現突出,1990年熊國斌被省政府記大功一次,1997年被評為省民兵預備役工作先進個人。就這樣,他在民兵哨所一干就是21年,直到戰爭硝煙散去,和平年代來臨。
從界碑處回到家裡。
“有時候也有點想法,別人在打工、創業致富的時候,我一直在哨所,一直在邊境線巡邏。”今年56歲的熊國斌一邊翻看著自己的榮譽證書和獎章,一邊有點小遺憾地說。
“196年,一個老首長喊他去工廠做工,一個月500元,沒去。妹子、妹夫在廣東打工,很多次幫我找好工作,叫我過去,我也始終沒去。”
“打仗時候,村裡犧牲、受傷了一些人。戰爭結束後,由於周圍都是雷區,陸陸續續又有十多人被地雷炸傷炸殘。”熊國強告訴記者,相對於熊國斌的堅守,他選擇另外一條路,他到市衛校、縣醫院學習後,194年當上了村醫,為村民們看病就診,直到2003年,他才到村委會做副支書。
而熊國斌也在2004年離開哨所,到村委會工作。邊境恢復了往日的和平,大家開始發展生產,脫貧致富。但村民們捍衛國家利益的熱血一直沒有改變,苗族同胞們的愛國之心,護邊之心更加強烈。
“2007年的一天,鄰國50多個軍人突然單方來到金竹坪山勘界。被村裡人看到,大家頓時群情激昂,村民們紛紛自發組織上山,圍住對方理論,雙方僵持半天。最後在外事人員協調下,對方終於離開。這說明我們金竹坪村的群眾,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