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魏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瀏♂覽♂器♂搜尋.{\一♂六♂八♂看♂書\}:可以快速找到你看的文
對一種民族的認識,首先是視覺上的直觀感受——服飾。說起壯族人們並不陌生,但是你能透過服飾就能區別出這個民族嗎?路小北到這地之後看到的壯族服飾都是黑色的,當地人稱土佬,“黑老佤”,地方方言,黑貓頭鷹。也不知為啥這樣叫,貓頭鷹不是黑色的呀!後來,深入瞭解才幫他們理出頭緒:因為貓頭鷹是夜間出現的,而且當地說這種動物不吉利,一叫就意味著有人去世,都不喜歡,所以祖先不知道貓頭鷹是什麼顏色,也懶得去了解,晚上出現,看不見,就是黑色的。
壯族是全國56個民族中除漢族外,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各地分幾個支系。
在東南市境內的壯族支系有“儂人”、“土人”、“沙人”三個支系。壯族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生產生活方式。
壯族服飾精美別緻,特別是織繡工藝,技藝精湛、構圖巧妙、技法多樣,色彩搭配和諧雅緻,充分展示了壯族的聰明才智。其中壯族頭飾更是千姿百態,尤以婦女頭飾更為奇特,不同支系其頭飾也不同,即使同一支系也各具特色。
壯族“沙人”
沙人婦女穿百褶裙,也有穿長褲的,喜青色。包黑頭巾,長衣無領,既寬且長,衣長達腳部,又開襟,衣襟亦寬,袖管鑲黑色布條,腳穿繡花鞋,鞋尖微翹起。喜銀鏈、耳環為飾,特別是東南市靠北一帶的沙人,佩戴的銀飾更具特色也更為壯觀。.
壯族“土人”以頭飾分為“平頭”、“搭頭”、“尖頭”。
壯族“尖頭”土人
在圓形包頭頂上有高如伏瓦狀搭折而得名,著對襟衣,下穿長褲,土布與絲綢雜用以突出裝飾效果,胸前有方形圖案,腳穿繡花布鞋。
壯族“平頭”土人
頭上用三四塊布巾包紮,頭頂甚平,前簷而後尾斜拖。包頭上繡有文字,穿右衽短衣,胸、背相對各鑲一塊四方形圖案框,中拼三角形圖案。圖案用紅、藍、綠、青四色三角拼成兩塊,前後各一塊,又稱前後僕,下著黑、青、藍色寬大無褶長裙。
壯族“搭頭”土人
頭頂前端梳一小髻,以青布帕纏成半圓形,青布帕末端的一尺搭於頭頂,故稱“搭頭”土人。上衣青色、無領,右開襟,僅有一枚紐扣。胸前和袖口鑲有長方形的綢緞布條,穿青色有褶布裙。腳穿繡花鞋,鞋尖高翹,且朝後彎曲。
精美的服飾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也是這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更是這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誌。
下鄉時,領導和其他同事經常說的就是各民族服飾和民族語言了,和漢話對比怎麼說。比如說漢話吃飯,用苗語來講是“撓貓”,壯語土之系講是“起摳”,路小北自己配的,苗語吃飯是撓一下貓,壯語是起來摳一下癢癢,哈哈,好記。
人類要生存,首要任務是吃飯,小北先學到的也是吃飯,馬斯洛需求層次最底層需求。脫貧攻堅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群眾的“兩不愁三保障”。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吃擺在最前面。
當地人都公認的一點是壯族姑娘非常漂亮!年輕時眼睛大大的,水靈靈的,鼻子又挺,臉盤子有輪廓高低起伏,但老了就不好看了,雙眼凹限,鷹勾鼻。
話說誰老了不一樣,當地人這種形容,壯族人有歐美人種的外形特徵,但看起來不像,也沒有金髮碧眼。要麼是本民族外貌特徵,要麼是混過血,查查壯族史,沒有與歐美人種的混血記錄,那就是本民族的了。
新疆維吾爾族也是這種外形,但白馬縣壯族又和維吾爾族長的不一樣,壯族的是含蓄的、內斂的。就像有著小姑娘時期的歐美人(這部分特徵只體現在眼睛、鼻子,輪廓),但帶有黑髮,更多的是神韻和肢體語言是江南的小家碧玉的羞澀。
路小北是博士畢業,所以他愛研究這些。但現在首要工作任務是脫貧攻堅,等打贏這場戰役再研究也不遲,現在還有機會深入接觸呢。
他在繼續搜尋,搜到有意思的一首壯族歌曲——《水母雞》
《水母雞》原是流傳於滇雲省東南市、白馬縣、西沙縣三縣交界的壯族村寨的一首民間童謠:“水母雞,輕又輕,站在水上邊。四腳劃呀劃,划進水草間,劃到娘身邊。水母雞,輕又輕,你莫飛上天,天上有風颳,一刮回不來,留在娘身邊。
1980年4月,牟一恩老師(東南市音樂家)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