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寡人198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車子路過外婆家門口的時候,劉玉溪抱著錢匣子下車進了院裡,而王大河直接把一車豬下水趕到了村裡的小河邊,一會劉玉溪會通知家裡的幾個舅母帶著傢伙什直接去河邊。

回家把錢匣子給了外婆,因為今天送了不少,又買了十副豬下水,所以今天還小虧了一點,不過成本在之前就算過了,就看後面縣城能消化多少了。

下午的時候,劉玉溪和姥爺還有三個舅舅又在她家的院子裡起了一座五個灶口的灶臺,上面搭了棚子,夏天在屋裡燒火太熱了,還不如在院子裡搭棚子,冬天的時候,在棚子一圈圍上草蓆擋風,也不會冷,而且需要的灶口太多了,建在院子裡更方便一些。

家裡的孩子都去山腳下拾柴了,以後用的柴火就多了,要早早的準備起來。晚上大家也商量了,要是以後的訂貨量增加,就從村裡近親家裡找幾個婦人幫忙洗豬下水,一個月300文的工錢,那是妥妥的了。一家人可不能讓這一件事全占上了。

村裡的老秀才因為沒有天賦,在考了三次舉人沒考過以後,就在村裡開了一間私塾,只是沒有縣城的私塾教學水平高,收的都是村裡本家和附近村裡的孩子,束脩不高,但也只能算是教會你認字和算數,要是遇到資質高的孩子,老秀才就會建議家長把孩子送到縣城私塾去繼續學習。

但莊戶人家,能集全家之力供一位學子的都很少很少,縣裡私塾光束脩一年就要2兩銀子,再加上筆墨紙硯,吃飯,都讀書人了,還能不做兩件體面衣服?這還是每年都需要的投入,所以一般人家是真的供不起。

劉玉溪外公家,大舅,二舅沒趕上,老秀才開辦私塾的時候,只有小舅的年齡還適合,所以,家裡就讓小舅去老秀才那學了兩年,每天回來再由小舅教大舅二舅,基本上哪家都是這麼做的,還能讓孩子們都去讀書麼?不要錢呀?家裡的活誰幹?

所以三個舅舅都是識字的,到了大堂哥這輩人,自然是大堂哥去上的學堂,不過十歲以上的堂姊妹中,還沒發現有讀書天賦的,原主對讀書不感興趣,也就在外婆家跟著學了點,還比不上她這些堂兄弟們呢。

至於後面的那幾個小的,就得跟在小舅家的王誠後面學了,現在是他在私塾讀書,農家的孩子長到134歲就當大人使了,哪還能讓你在學堂裡浪費時間?又不是沒給你機會,前面給你學,你不也沒學出什麼名堂來麼可是?

大家對家裡的決定也都沒有異議,畢竟條件就在那,也讓每個孩子都識字了,別說孩子,就是幾個舅母嫁進來這麼多年,跟在王禮和王誠後面學了兩輪了,也是認識不少字的,只是可能不太會寫。

所以一家人在一起算個小生意的成本利潤還是遊刃有餘的,第二天劉玉溪又和小舅去了縣城,和錢府和各家酒樓都訂好了每日的供貨量,又到鐵鋪去定了五口大鐵鍋,賣完滷菜,不僅買了下水,還買了一些豬板油和豬皮,要開鍋的。

等滷菜生意走上正軌,劉玉溪也就不再管這攤子事了,只在滷料快用完的時候,她才會去縣城再買一批佐料回來配一下料包。

一個禮拜期滿的時候,劉玉溪就去鐵鋪取了飛刀,這是他們縣城最有名的鐵匠師傅給她打造的,飛刀已經開封,看著就銳利無比,還給她配上了牛皮套,可以斜系在胸前,也可以系在腰間,就看劉玉溪自己的出刀習慣了。結完尾款,把飛刀收到揹簍,實際上是收進了空間。劉玉溪就去了書店。

家裡只有堂哥和小舅以前自己抄的啟蒙書籍,別的書本就沒有了,雖說這個朝代已經有活字印刷了,但可能那位穿越前輩對造紙術的改良不太精通,所以好的紙張成本還是很高,書就賣的還是不便宜,像那些啟蒙書籍,雖然就薄薄的一冊,卻也要500文到2兩銀子一本,這價格就和紙張的質量有關。

劉玉溪找了幾本雍國的遊記,又把科舉需要的書籍從啟蒙到最後所要用到的都要了一份,問了書店老闆,有沒有歷年鄉試,府試,和殿試的優秀答卷錦集,知道是有試題集的,又選了近十年的試題集,以後每年出新的了也得過來再買一份。

所有的算下來,花了280多兩,這是很多農戶人家十年不吃不喝都掙不出來的銀錢,你說沒有點家底怎麼供得起孩子一路科舉?

劉玉溪把這些書全買了不完全是為了以後給劉玉安用,而是她自己準備也全都學習一下,這精神力都出來了,誰又能保證以後她會不會穿成男的是不是?那一些男人在古代應該掌握的技能,有機會的時候還是提前掌握比較好,總不能這一世就光打獵,照顧小孩了吧?

把所有

其他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將軍郡主

將軍郡主

愛喝金桔檸檬的橘貓
其他 連載 10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