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誰家的小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未來科技帶來的生產力提高,又恰逢合適的制度,白村的發展進一步提速。
自從允許村民個人開墾私田,他們第一年的作物畝產,就超過了氏族族長管理的大片農田。
只有極個別 管理能力出眾的族長負責的農田產量,才能達到私田的平均水平。
這種結果,讓村裡的族長十分羞愧,紛紛要求辭去農場管理職務。
姬白倒是沒責怪她們,他心裡非常清楚,這是人性使然。
對待公家的地,怎麼可能比照顧自己的地上心,她們都是原始人,不是道德楷模。
現在又沒有現代大型農用機械,村裡只有幾頭耕牛而已,大規模種植並沒有效率優勢,完全趕不上小規模的家庭式精耕細作。
於是乎白村長把產量不及平均數的農地,以競價的方式,承包給了有餘力,願意耕種的家庭,提前幾萬年實行了先進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他記得這是初中歷史課的重點知識點,屬於是抄作業了,英明的白村長總能把問題,解決在問題爆發之前。
反正對他來說,村民們種出來的糧食,都是進他倉庫的。不管是稅收,還是用紙鈔收購,村民們可沒這麼大的倉庫用於囤積糧食。
村民少部分保留一些口糧倒是沒問題,若是私下裡大規模儲存,儲存條件差糧食變質可就浪費大了。
村民們也非常信任村長,甘願交糧、賣糧。
他們很清楚些糧食的用途,一是救濟村中吃低保的族人,二是幫助他們贍養喪失勞動力的老人,以及辦學授教、給村中醫生開工資,支付草藥費等。
這原本就是村民自身的義務,現在統一交由村長安排,反而一身輕鬆沒有了後顧之憂。
村長每年印鈔也非常剋制,年秋收時,他會統計當年的收成,計算今年的經濟增加總量,只印發低於經濟增量的貨幣,用以保證物價平穩。
否則農人們種了一年地,到頭來發現雖然糧食豐收,糧價卻大跌,這樣無疑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不過話說回來,雖說商業、農業稅收都粗略的定為一成,但由於生產規模大,又不用去打仗,每年收上來的稅收足以覆蓋公共開銷。
尤其是制鐵、造車、造船等高階行業,因為技術過於先進,暫時還沒有村民能夠參與,屬於白村長壟斷的行業。
其高額的利潤,除了給經理、員工發工資,結餘的盈利也歸於村長預算。
別以為現在只是個小村莊,就能稀裡糊塗的粗放式管理。
村莊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前期經濟基礎沒打好,盤子大了就是一筆糊塗賬。
總之白村長的管理風格是粗中有細,管理大框架很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細節就粗糙了,這些就留到後面細細調整。
開疆拓土方面也沒落下。
村民們利用先進的造船技術,在大江上下游的港口驛站,紛紛擴建定居點,開墾水田。
甚至沿著匯入大江的小河,往上游開荒。
隨著村民們的活動範圍擴大,他們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小型野人部落。
最先拓展姬白地盤邊界的,往往是武德充沛的獵手,要麼就是做工精良的單桅帆漁船。
在野外遊蕩的母系氏族,完全沒有抵抗能力,在確認白村的人不會傷害她們後,會毫不遲疑的選擇加入。
而那些父系氏族同樣不是白村村民的對手。
且不說遇到漁船毫無進攻手段,就算在陸地密林中遭遇,哪怕以多欺少,獵手們也絲毫不懼,實在打不過撇一顆防身用進攻手雷,他們就冷靜下來跪下磕頭了。
這些自然演化的父系氏族,大多都源自於盤骨宗族,融合他們難度不大,抓回村讓他們看一眼姬白的神器消防斧,他們就全服了。
這柄消防斧就掛在村長家大門的門頭上。
然後是經過一年的勞動改造,讓他們習慣村裡的生活,之後就可以獲得自由村民身份了。
這些人基本上沒有洗腦失敗的情況出現,他們更不會逃跑,因為除了這裡,沒有地方能喝到果酒、甜米酒。
吸納原住民是現在主要的勞力來源。
於此同時,為了促進人口增長,村中實行一夫多妻制度,家家戶戶都有兩三個孩子,她們特別能生。
村民們很快意識到,家裡的孩子越多,自家能開墾、耕種的田地就越多,自然也就越富有。
照此發展下去,白村的人口必然會翻著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