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好好,朕保證再也不打去病了。”
“至於衛青,朕打他幹嘛?”
此番話落在衛皇后耳中,自動翻譯成:好,朕不碰去病,至於衛青,太老了,不是朕的菜。
衛皇后俯身行禮謝恩,心裡譏諷道:呸,畜生,還只喜歡未成年的小男孩!造孽啊!
【從五蔬中又延伸出五味。
《靈樞五味》記載: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
醃製蔬菜在古代稱之為“菹”。
《周禮》中記載的七菹:韭、菁、茆、葵、芹、菭、筍,其實就是七種醃鹹菜。】
彈幕區:
『鹹菜還是泡菜啊?』
『有什麼區別嗎?』
『當然了,泡菜是泡菜,鹹菜是鹹菜。』
彈幕裡一長串……飄過,幾乎遮擋了整個影片。
『真是聽君一席話,如聽君一席話。』
……
【除了五蔬之外,還有一些蔬菜是古人經常能吃到,但大多隻留存在詩經之中了。
《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其中的荇菜是一種水生植物,長得像小號的睡蓮葉片,圓的口感比較滑嫩,一般用來做菜羹,但隨著農業發展,這種不便於大面積種植的菜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
【《詩經·穀風》:“採葑採菲,無以下體?”
其中提到了兩種蔬菜,葑和菲。
葑即蕪菁,又名蔓菁。
這種蔬菜長得像蘿蔔,葉子可以吃,塊根也可以吃。
後來人們培育出專門用來食用葉子的品種叫做菘,寬泛來講就是小白菜一類,再後來透過雜交在元朝時培育出如今的大白菜。
葑是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而同屬該科有一支,直到今天仍然日日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油菜花。
油菜花幼年期可以直接食用,成熟之後可用來榨油,古人稱油菜花也直接稱之為蕓薹。】
“可以榨油?居然可以榨油!”
“如何榨?”
油菜最早種植在胡、羌、隴、氐等地。
油菜能榨油對後面的朝代衝擊不大,至少認識這玩意兒的人大多數都知道能榨油。
無非沒見過的,想託人問問這玩意兒中原之地能種嗎?
油菜花榨油首見於公元七世紀的史料,隨後才開始大規模普及。
對於秦漢及先秦時期的人來說,衝擊實在是太大了。
有油菜花的地方一直把它當菜食用,但菜和油是兩個概念啊。
吃菜不頂餓,但往裡面加點油,那就不一樣了。
有油菜花之地,自然是眾人聚在一起,琢磨著如何榨油。
沒有油菜花的地方,思索著去哪裡找。
,!
天幕說是華夏古有之物,按後世的疆域來算,這範圍也太寬泛了。
不過,這不僅僅是一兩戶之事,朝堂已經行動起來了。
……
【菲:也就是蘿蔔。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穩坐中國蔬菜界的兩把交椅之一。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吃著蘿蔔就著茶,氣得大夫滿地爬。】
彈幕區:
『蘿蔔和茶都解藥,所以醫生會氣,藥都白吃了。』
『菲是蘿蔔?那我名字叫徐菲菲算什麼?』
『算徐蘿蘿蔔卜。』
『王菲=王蘿蔔。』
……
【有一種野菜被中國人吃了幾千年,愛了幾千年,卻一直是野菜——薺菜。
究其原因無非是需求和種植難度的問題。】
【剛才提到的這些蔬菜都有單獨的字作為名字,因為這裡面的蔬菜要麼是本土原產,要麼引進的比較早,四捨五入也算本土作物。
但我們如今經常吃到的蔬菜則大多是多個字,如胡蘿蔔、西紅柿、洋蔥、番薯等,其實在蔬菜的名字裡就蘊含了蔬菜的來源、地點與時間資訊。
目前主流外來蔬菜名字的字首無非胡、番、西、洋四種,還有帶海的如海棠、海桐花等,因類目比較少,就不列入。
胡:兩漢到隋唐時期,受絲綢之路的影響,從河西走廊延伸到中亞腹地,張騫鑿空西域帶回來大量的蔬菜瓜果外,當時習慣稱外部人為胡人,所以這時候引進的食物都帶胡字。
如胡椒、胡麻、胡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