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水光山色與人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韓信之死誰之過?】

漢朝。

蕭何一副看熱鬧的表情盯著含情脈脈的劉韓二人,笑啊,接著秀恩愛啊。

劉邦緊緊握住韓信的手。“將軍信我,若真是朕的原因,必是朕有萬不得已之因,朕願向將軍賠罪。”

【自古武將之死都是因為功高蓋主或者性格問題嗎?韓信、周亞夫都是狡兔死走狗烹嗎?】

韓信:……額,所以你早就想殺我了?

劉邦(哭啼臉):信,朕沒有,朕沒有啊。

【既然是西漢時期的問題,就讓我們回到西漢初年去具體分析。

第一個問題,劉邦和呂家是否真的是一條心?外戚在西漢是怎樣的存在?】

劉邦左手握著韓信,右手連忙握住呂雉的手。

“皇后,朕可真的和你一條心,比黃金還真。”

呂雉眉頭緊蹙,抽回被劉邦握住的手,呵,一個管不住褲兜二兩貨的人,一個想換太子的人,一個好色的人,一條心?騙鬼去吧。

【史記關於呂家的記載為姜子牙後裔,姜子牙叫呂尚,即姜姓呂氏。沛縣時呂家就投資了劉邦的造反事業,那麼他們想要什麼回報呢?

大漢成功上市後,呂太公被封為臨泗侯,呂釋之被封為建丞侯,呂則被封為周呂侯。

臨泗——古齊國,建成國——今河南永城,齊國前身呂國發源地。

那周呂侯所在地在哪兒?

根據康熙字典解釋,周——周國、呂——呂國。周呂即周朝呂國,不就是齊國嗎?】

大秦。

劉邦不知道從何而來,但你們齊國肯定脫不了關係。

“蒙恬,將齊國王室五服之內的族人全部押往咸陽,無論男女。”

齊國王室禍從天降,好訊息:漢朝有齊國血統,壞訊息:嬴政還活著,秦還沒亡。咦不對,姜姓呂氏關我齊國什麼事?

“陛下,捉錯人了。”李斯連忙攔住蒙恬。

“陛下,姜齊後人早就散落各地,如今齊國王室是田齊後人啊。”

……嬴政面色尷尬,嘴角抽動,氣糊塗了,可皇帝是不會錯的。

“朕知道,想當年若無齊桓公尊王攘夷之舉,幫我秦國驅逐西戎,安有今日之大秦?”

“田齊先祖本是流亡之人,幸的桓公收留,卻不想後代居然做出篡位謀國之舉。”

“孰可忍是不可忍,如此不忠不義之人安有臉面活在世間?”

“然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非嗜殺之人。”

始皇用著悲天憫人的語氣說道:“罷了,罷了。”

“蒙恬,遷田齊王室入咸陽,為大秦列位先祖守陵,命其改姓。”

“朕為其賜姓第一至第八。”

李斯嘴角抽動埋著頭,殺的血流成河之時,也沒見哪位秦王說過上天有好生之德。

蒙恬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陛下,他們要是不願意呢?”

始皇瞪著蒙恬:“你手裡的刀是擺設嗎?”

“啊,不願意就全砍了。”

蒙恬:……剛才不該說上天有好生之德嗎?

【那麼西漢時齊國給了誰?

韓信。

還記得怎麼拿下齊國的嗎?

突然之間韓信大軍不管使者死活猛攻齊國,並且要挾劉邦封王,這個事情一直被理解為韓信僭越。

可如果站在劉呂鬥爭的角度上分析,如果使者遊說成功,齊國一定原封不動給呂家,而齊國沒有在秦統六國中遭受戰火,完好又強大的齊國必然是中央將來的心腹大患。

但如果現在讓韓信打下來,根據誰打下來歸誰的原則給韓信。

而劉邦後來將齊國分給了自己的大兒子劉肥,讓韓信做了楚王,從純粹的利益角度出發,你會發現韓信絕對是劉邦親信,作為工具人,他完美吸引了呂家火力,而後來呂家搞死了韓信,齊王劉肥在劉盈的幫助下逃過一劫,由此可見呂家對這兩個搶走祖宗之地的人滿懷切齒仇恨。】

大漢。

“信,看見了嗎?”劉邦連忙拉住要走的韓信。“後人都知道你是我的心腹,都是朕死之後呂家乾的。”

韓信雖然還是嘟著嘴,但也任由劉邦握住自己的手,直到一聲細語傳來。

“陛下剛才不是還說我們一條心,比黃金還真嗎?”

韓信拂袖而去,坐在蕭何旁邊悶悶不樂。

劉邦:完犢子啦,兩個人都得罪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生存系統

生存系統

二月殘陽
關於生存系統:2們照著往常的軌跡生活,縱然是天空下著淡紅色的雨,大家也只是以為環境汙染又嚴重了。除了有些閒人上網牢騷,彷彿整個世界都沒有多大變化。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在這場紅雨中,所有的生物都開始生了變化。作為世界主宰的人類對此毫不知曉,就像是被上天遺棄的種族。當潛在的基因被啟用,當嗜血的暴虐被暴力充斥,殺戮便由此開始。這是一場食物鏈的清洗,無論你參不參與,所有的生物都被加入。這是一場種族的戰
歷史 連載 148萬字
修仙者降臨,我開啟了仙秦重工

修仙者降臨,我開啟了仙秦重工

是太一啊
關於修仙者降臨,我開啟了仙秦重工: “前方仙秦領土,神魔禁行!!”仙秦時空交通管理局局長提醒您:“交通不規範,親人兩行淚。”仙秦月宮基地提醒您:“月球嫦娥戰艦將執行作戰任務,會出現月全食現象,請勿恐慌!!”仙秦太陽天庭指揮中心提醒您:“太陽金烏戰艦將全面復甦,可能會出現刺眼光芒,請大家緊閉雙眼,保護視力!!”仙秦華夏總指揮部提醒您:“天地即將完全復甦,天地靈氣馬上降臨,請所有人做好準備,迎接生命
歷史 連載 11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