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桃李芬芳 (第1/2頁)
頂蕩八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仲秋的明德堂,丹桂飄香。這一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使者齊聚於此,共同見證教育改革五週年的重要時刻。
清晨,葉知秧獨自在書房翻看著各地送來的報告。案頭的燭火映照著她略顯疲憊卻滿含欣慰的面容。五年來,教育的種子已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開出絢麗的花朵。
\"先生。\"王子明輕聲進來,\"各地代表都到齊了。\"
大堂內,濟濟一堂。有白髮蒼蒼的老學究,有意氣風發的新科舉人,有遠道而來的異族教習,也有樸實無華的鄉村教師。他們代表著中國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五年前,\"葉知秧開門見山,\"當我們開始教育改革時,很多人都說這是異想天開。今天,讓我們用事實說話。\"
她示意王子明展示第一份統計:\"五年來,全國新建學堂兩千餘所,其中鄉村學堂佔六成。入學人數是改革前的三倍,最可喜的是,女學生和異族學生的比例大幅提升。\"
臺下響起讚歎聲。一位西域來的教習站起來分享:\"在我們那裡,已經有二十多個部落建立了學堂。孩子們不但學習漢文,還能用自己的母語記錄本族文化。這讓我們覺得,教育不是在消滅差異,而是在尊重中求共識。\"
\"說得好!\"葉知秧接著展示第二份報告:\"新科取士五年,共選拔人才千餘。他們當中,有人治理地方,有人研究技藝,有人懸壺濟世,有人教書育人。讓我們看看他們的成就。\"
王子明依次展示著來自各地的報告:
江南水患,新科官員運用水利知識,成功預防了可能的災害;
西域商道,通曉多國語言的專才,促進了貿易往來;
北疆牧場,精通畜牧的學者,幫助改良了牲畜品種;
嶺南山村,紮根基層的教師,改變了一方文風。
\"最重要的是,\"葉知秧強調,\"這些人才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不是為了做官而學,而是為了濟世而學。這正是我們教育改革的初心。\"
正說著,一個特別的代表團到了——是一群來自民間的工匠、農夫和商賈。他們帶來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位老工匠說:\"以前我們這些人,頂多是把手藝傳給徒弟。現在有了工藝學堂,不但能把經驗系統地傳授下去,還能結合新知識改良技藝。\"
一個年輕農夫接著說:\"我在農學堂學到的新方法,讓田裡的收成提高了不少。現在鄰村的人都來找我取經,我就辦了個夜校,教大家識字算數,順便傳授些農事經驗。\"
葉知秧欣慰地說:\"這就對了。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應該深入生活,服務百姓。\"
到了午後,各地代表開始分組討論未來的發展方向。教學組在研究如何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行政組在探討如何最佳化教育管理;實踐組在交流各地的創新經驗。
突然,一個意外的訊息傳來:白鹿洞書院,這個最傳統的學府,決定全面採用新式教育方法。
\"這是個重要的突破。\"葉知秧說,\"說明新舊之爭正在化解,教育改革正在獲得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傍晚,一場特別的展示會開始了。各地帶來的不只是成績報告,還有學生們的實際創造:
有改良的農具,集合了傳統智慧和新技術;
有創新的教具,讓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有民間醫案的彙編,記錄了各地的治療經驗;
有多語種的教材,便於不同族群的學習交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創新牆\",上面展示著學生們的發明創造,從簡單的生活用具到複雜的技術改良,都顯示著新一代年輕人的創造力。
\"看,\"葉知秧指著這面牆,\"這才是教育最可貴的成果——培養出能夠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人才。\"
夜幕降臨,明德堂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晚會。各地代表輪流上臺,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有感人的,有幽默的,有啟發性的。每個故事都是教育改革的一個縮影。
最後,一群鄉村教師登臺演唱了一首新創作的歌謠。歌詞裡既有對教育的熱愛,也有對未來的期許。樸實的歌聲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散會後,葉知秧和幾位元老級教育家長談至深夜。
\"五年來,\"一位老者感慨,\"教育的變化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但更重要的是,人心的變化。\"
\"是啊,\"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