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愛上貓小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馬力,航速 27 節。主要武器為 9 門 460 毫米三聯裝主炮,射程可達
米,此外還裝備有 12 門 155 毫米三聯裝副炮、12 門 127 毫米雙聯裝高射炮等大量中小口徑火炮。大和號是日本海軍的象徵,在萊特灣戰役中作為慄田艦隊的核心力量,但由於作戰計劃和指揮等問題,未能充分發揮其強大的火力優勢。
- 妙高號重巡洋艦:標準排水量
噸,滿載排水量
噸,艦長 201.7 米,艦寬 20.2 米,吃水 6.32 米。動力為 4 臺蒸汽輪機,總功率
馬力,航速35.5節。裝備10門203毫米主炮、8門127毫米高射炮等。妙高號重巡洋艦在日軍艦隊中承擔火力支援和護航等任務,在海戰中利用其203毫米主炮對美軍艦艇實施攻擊,但在面對美軍優勢火力和戰術時,遭受重創。
三、兵力分析
(一)日本
日本聯合艦隊在萊特灣戰役中投入了包括 4 艘航空母艦、9 艘戰列艦、19 艘巡洋艦、34 艘驅逐艦在內的 64 艘大型艦艇,此外還有約 200 艘小型艦艇。作戰飛機約 500 架,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約 30 萬人參與菲律賓地區的防禦,其中在萊特島及其周邊地區部署了相當數量的部隊。然而,日本的兵力雖然看似龐大,但存在諸多問題,如艦艇老舊、飛行員素質參差不齊、陸軍和海軍協同不暢等。
(二)美國
美國方面,海軍投入了 17 艘航空母艦(其中 12 艘為埃塞克斯級大型航母、5 艘為獨立級輕型航母)、18 艘戰列艦、24 艘巡洋艦、141 艘驅逐艦等約 800 艘艦艇。作戰飛機約 1500 架。陸軍和陸戰隊約 20 萬人參與萊特島登陸作戰。美軍兵力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具有優勢,艦艇大多較新,裝備先進,且海空協同訓練有素,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經過多次實戰鍛鍊,作戰能力強。
四、戰法分析
(一)日本
1. 分兵誘敵與鉗形攻擊
- 日本採用“捷 1 號”作戰計劃,分兵多路試圖對美軍形成鉗形攻擊。小澤治三郎率領的北方航母艦隊作為誘餌,吸引美軍哈爾西艦隊離開萊特灣海域,為慄田健男的中央艦隊和西村祥治、志摩清英的南方艦隊創造進攻萊特灣內美軍登陸部隊的機會。這種戰法旨在利用美軍急於消滅日本航母的心理,打亂美軍的防禦部署。
- 在實際作戰中,分兵行動需要各艦隊之間精確的時間配合和情報傳遞。但日軍在通訊和協同方面存在不足,各艦隊行動難以達到理想的協調狀態,增加了作戰的風險。
2. 夜戰與近戰戰術
- 日軍在海戰中計劃利用夜戰優勢,尤其是慄田艦隊。日本海軍在夜戰訓練和戰術方面有一定的傳統,他們希望在夜間利用自身艦艇的火炮和魚雷優勢,接近美軍艦艇進行攻擊。在蘇里高海峽方向,西村艦隊也企圖趁夜突破美軍防線。日軍艦艇的光學裝置和魚雷技術在夜戰中有一定的發揮空間。
- 近戰方面,日軍計劃在衝入萊特灣後,與美軍登陸部隊和支援艦艇進行近距離戰鬥,發揮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大口徑火炮威力,同時避免美軍艦載機的遠距離攻擊。但這種戰術對情報準確性和艦隊行動的隱蔽性要求極高,一旦被美軍提前發現並應對,日軍將陷入被動。
(二)美國
1. 海空一體作戰與登陸作戰配合
- 美軍在萊特灣戰役中充分發揮海空一體作戰優勢。在登陸前,航母艦載機和陸基飛機對萊特島及周邊海域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削弱日軍的防禦力量,包括海岸防禦工事、機場、艦艇等目標。同時,利用艦載機偵察日軍艦隊動向,為海軍艦艇提供預警和目標資訊。
- 在登陸作戰過程中,海軍艦艇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壓制日軍岸上防禦火力。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大口徑艦炮對日軍海岸工事進行遠距離轟擊,驅逐艦則在近岸區域為登陸艇提供掩護,防止日軍的反擊。登陸部隊在海空火力支援下逐步建立灘頭陣地,並向島內推進。
2. 區域防禦與機動反擊
- 美軍針對日軍可能的多路進攻,採取了區域防禦策略。金凱德的第七艦隊負責萊特灣內的防禦,重點守護登陸部隊和補給船隻。哈爾西的第三艦隊則在更廣闊的海域巡邏和警戒,準備應對來自外部的日軍艦隊威脅。當發現日軍小澤艦隊後,哈爾西果斷率領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