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再遇義勝軍 (第1/2頁)
京星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導致太原失守的導火索,竟然是宋軍裡一支很有戰鬥力的隊伍,雪崩似的崩盤了。
靖康元年的正月十九,北宋的平陽義勝軍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投降了。
義勝軍是譚稹在山西駐守時,把南逃的遼國漢人組織起來,建成了這支部隊,成員是山後諸州的遼國漢人難民。
那這夥人是山西的主要防禦力量,戰鬥力是沒啥毛病的。
畢竟大遼比北宋更崇尚武力,士兵的武力值可比宋軍高多了。
義勝軍與宋朝也是屬於一種變相的雙向奔赴,你義勝軍又不是自己人,對大宋也沒有啥歸屬感,用來當炮灰正合適。
義勝軍最要命的是,沒有啥忠誠度。
因為義勝軍的作風就是,誰強我跟誰混,永遠保證我老大最強。
當時宋比遼強,義勝軍就離開遼投奔宋了。
後來金比宋強,這義勝軍又立馬拋開宋去投靠金了。
就這樣有了義勝軍的幫忙,金人西路軍乾脆不管太原那座堅固的城池,轉而佔領上黨高地。
完顏宗翰帶著金人西路軍的主力,徑直奔向了上黨地區,在那兒搶奪城池、侵佔土地。
朔州丟了,那是義勝軍投了降;武州也沒了,又是義勝軍先起義後又投降造成的。
緊接著,金軍就迅速過了雁門關。
隨後,代州淪陷,原因還是義勝軍投降;
石嶺關也失守了,是義勝軍鬧兵亂後再次投降所致。
最後剩下個忻州,一看這形勢沒指望了,行,你們都這麼玩,是吧,乾脆直接躺平投降了。
朔州、武周、代州、忻州,還有雁門關、石嶺關,這些地方都是太原北邊的重要屏障,其中石嶺關尤為關鍵。
任性的義勝軍說降就降,結果女真人一路猛衝,直接幹到了太原城下,守城的宋軍睡一覺天都塌了。
然而,義勝軍震驚大宋朝廷的操作,還沒有停止。
在太原之圍的緊要關頭,他們在太原南邊起義並投降了。
結果太原保衛戰打到一半,第一次金軍圍城,宋金和談了。
完顏宗翰領著西路軍等待東路軍和談的結果,於是兩軍在太原城下開始大眼瞪小眼的階段。
和談中耿南仲為首的主和派又覺得自己行了,覺得把三鎮割讓出去是最好的辦法,趕緊讓金人走吧。
打從這個時候起,宋欽宗又開始了他的死亡搖擺,對太原保衛戰就沒那麼堅定了。
好了,皆大歡喜割讓三鎮,結果完顏宗翰在那等著宋使路允迪,去太原宣讀詔書,實現和平交接。
結果太原守將王稟壓根就不聽從詔令,好了繼續打吧。
朝廷上李綱極力爭取,堅決不答應把三鎮交出去。
耿南仲一看你行你上,就跟皇帝提議,讓李綱去當兩河宣撫使,到前線去打仗。
宋欽宗一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吧,於是李綱當上了兩河宣撫使。
可是這個活對於李剛來說就是個大坑,它就是個幹活兒的執行層面的,跟汴京的宰執根本沒法比。
他的組織山西和華北平原組隊去對抗金人,這是武將的專業,雖然李綱有點軍事常識,可是說到底他還是個文官。
專業的事得讓專業的人來做。
他離開汴京時,宋欽宗只給了他兩萬臨時湊起來的軍隊。
這兩萬軍隊裡,四千被派到河北去平亂,四千又交給了副使劉韐,李綱手裡就剩一萬二千人了。
李綱提議讓民間買馬當軍需,可開封府不同意,說會打擾百姓,這事兒就黃了。
李綱先在河陽歇腳訓練士兵,又在懷州停下造戰車。
然而,宋欽宗覺得李綱是故意拖延,一道詔書就把李綱的軍隊給遣散了。
對前線宋軍而言,李綱屬於空降來的,都有點瞧不上他。
李綱接替种師道當了兩河宣撫使的時候,劉韐代替种師中給李綱當副手,解潛替換姚古做制置副使。
另外像折可存、張思正、範瓊這些將軍也都加入瞭解救太原的戰鬥。
然而,這些一直在軍隊裡的武將,哪一個會聽李綱的呢?
所以,李綱壓根就沒法指揮軍隊。
李綱變成了個空有頭銜的人,啥實權都沒有,手下連一個兵、一個卒都調不動,也沒一個將領、一支軍隊聽他的命令。
那當時的宋軍聽誰的?
宋欽宗把所有行政層級都給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