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十九、楊廣班師
晉王楊廣下令班師還朝,留下元帥府司馬王韶鎮守石頭城,處理後事。
三月初六,隋軍押著亡國之君陳叔寶和他的王公貴族文武百官,從建康起程前去長安。隨從的親屬子弟、丫鬟奴僕也陸續上路,連綿不斷,長達幾百餘里。
這個場面煞是壯觀。
這麼多俘虜的文臣武將,加上他們的家屬隨從,一下子湧入長安,住房成了問題。於是,隋文帝下令暫時調撥長安士民的房舍作為俘虜的住處。為表歡迎之情,還將院舍內外都修整一新,並派人負責迎接慰問,讓陳朝的被俘人員來到後有賓至如歸之感。
四月十八日,隋文帝駕幸驪山,親自慰勞凱旋的將士。南征各軍高奏凱歌進入長安,先到太廟舉行獻俘儀式,將陳叔寶和陳朝王侯將相以及他們的車子、服裝和陳朝的天文圖籍等依次擺開行列,並由帶鐵甲的騎兵圍住,跟著晉王楊廣、秦王楊俊入宮,排列在殿庭中。
這裡我們要介紹一下中國歷史上獻俘儀式。
|獻俘,是中國古代一種禮儀。軍隊外出征戰凱旋之後,一般要在太廟、太社舉行隆重儀式,告奠天地祖先,同時獻上俘虜(一般都是叛亂首領或者敵國的主要領導人),以及繳獲的戰利品等。這是一種宣揚國威的重大儀式。
獻俘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周朝的一些銅器銘文中就常有戰爭勝利後獻捷獻俘之事的記載。
獻捷獻俘之禮,歷代大致沿用,只是個別細節不盡不同。
我們以宋代為例做一個簡要介紹。
官軍征討凱旋後,就派遣官員奏告天地、宗廟、社稷、山川、宮觀及在京都附近的神祠,還要把被俘敵方首領用白練捆縛帶往太廟、太社,以告祖先,然後在宣德門外舉行獻俘禮。
皇帝在門前正中預先設定的御座就位,文武百官站立兩旁。儀式開始時,百官三呼萬歲,侍臣宣佈“帶獻俘”,將校把俘虜帶到事先劃定的區位,侍臣當眾宣讀得勝捷報。這時刑部尚書宣佈,將俘虜交付有司處置。這時,如果皇帝下令處死,就由大理卿帶往法場;如果皇帝下令釋放,侍臣就傳旨釋縛。被赦免的人員要三呼萬歲,拜謝隆恩;文武百官也都插笏於腰,三呼萬歲。隋唐以及後來的明清代的獻俘儀式,都與宋制大同小異,只是在個別環節上有所不同。
公元1828年5月12日(道光八年),在午門前的御座之上,清朝的第六位皇帝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端坐其中,下面則跪著維吾爾族人張格爾。張格爾可不是一般的囚犯,這是一個攪得南疆多年來不得安寧的叛亂首領。為了滅掉這一禍患,清王朝調集了東北和川、陝部隊三萬多人入疆平叛,耗銀一千多萬兩,最終收復了南疆,並擒獲張格爾。道光帝收到捷報之後,非常高興,下旨在北京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獻俘儀式。目的是為了顯示天朝國威,同時震懾邊疆的分裂勢力。
這次獻俘儀式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獻俘儀式。
我們再回到隋代。
平陳戰役結束後,隋文帝任命楊廣為太尉,賜給他輅車、乘馬、皇帝穿的袞服和冠冕以及象徵擁有特殊權力和地位的珍寶玄圭、白璧等。十三日,隋文帝坐在廣陽門觀闕上,傳令帶上陳叔寶和陳朝太子、宗室諸王共二十八人,以及陳朝百官大臣自司空司馬消難以下至尚書郎共二百餘人。文帝先讓納言宣讀詔書對他們加以安撫慰問;接著又讓內史令宣讀詔書,責備他們君臣不能同心同德,以至於國家滅亡。陳叔寶與他的百官群臣都惶惶惶不安地伏在地上,屏息靜聽,不敢仰視。隨後,文帝下詔,赦免了他們的罪行,讓他們好好悔改,重新做人。
在陳朝的俘虜隊伍裡,有一個熟悉的面孔,我們要給他一個特寫:那就是和隋文帝楊堅有著叔侄之誼同時又是老對手的司馬消難。
當初,司馬消難自北齊叛降北周時,隋文帝的父親楊忠曾率軍接應,與司馬消難結拜為兄弟,兩人交情深厚,隋文帝也經常以事奉叔父的禮節對待他。後來,楊堅輔政,司馬消難不服氣,就起來造反,兵敗後逃亡南陳。這個我們前面敘述過了。現在隋朝又滅了南陳,司馬消難也和他的新老闆陳叔寶以及一幫王公大臣一起被押送到長安。楊堅看在過去老關係的份上,特下令免除他一死,將他發配為身份低下的樂戶。二十天後,又下令免除了他的樂戶身份,並且還在百忙之中親切接見了他。但此時的司馬消難早失去了當初的銳氣和勇氣,每天既羞愧難耐,又憂懼惶恐,可以說是度日如年,不久就在家中死掉了。
隋文帝駕臨廣陽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