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六十五、殺了楊廣,誰做老大?
政變的領導者們馬上又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殺了楊廣,誰做老大?
他們首先想到了已被罷黜的蜀王楊秀。√
楊廣每次出巡,常常要讓楊秀隨行。當然,這樣做,可不是為了要帶他旅遊,而是因為放在家裡實在不放心,生怕生出什麼變故。楊秀早已失去了自由,此時正囚禁在驍果營中。宇文化及弒殺楊廣後,準備奉楊秀為皇帝。不過因為受到其他大臣的反對,這個方案最終沒有透過。
宇文化及又想到一個人選,秦王楊浩。楊浩其實是秦王楊俊的兒子,是楊廣的孫子,襲父爵封為秦王。因為和宇文智及關係很好,所以政變之時得以保命。現在宇文化及提議扶他上臺,這一提議很快獲得了透過。於是宇文化及就假傳皇后懿旨立秦王楊浩為皇帝,自稱大丞相,總理百官。
宇文化及安排楊浩當了傀儡皇帝,那麼楊秀就沒有什麼用處了,於是就下令斬殺了楊秀和他的七個兒子。隨即又大開殺戒,殺了齊王楊暕及其兩個兒子。隋朝的宗室、外戚,無論老幼也一律殺死。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齊王楊暕。
楊暕自幼失寵,父子一直相互猜忌。楊廣聽說宮裡有人鬧事,第一反應就是楊暕出來搗亂。他對蕭後說:“不會是阿孩(楊暕的小名)吧?”
後來宇文化及派人到楊府殺人,楊暕又以為是父親的命令。他求饒說:“詔使暫且放開孩兒,孩兒沒有什麼對不起朝廷的!”
你看這父子倆人,真是一輩子的冤家。
亂兵將他拖到街上,然後當眾斬殺。楊暕死時三十四歲,臨死還以為是父親跟他過不去,做了糊塗之鬼。父子之間至死也沒能消除隔閡,可悲可嘆!
亂兵又殺了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蘊、左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秘書監袁充、右翊衛將軍宇文協、梁公蕭鉅等人及其兒子。
這幾個人的死也令人噓唏。
動亂伊始,江陽縣長張惠紹也曾飛馳去通告了裴蘊。
裴蘊還算忠心,沒有脫身避禍,而是主動找到張惠紹商量對策。經過一番密謀,他們決定假傳聖旨調江都城外的軍隊前來平叛,援救楊廣。二人商量好後,就派人報告虞世基,但虞世基的反應遲鈍,他懷疑謀反之事子虛烏有,就壓下來沒有答覆。不久,楊廣被殺的訊息傳來,裴蘊嘆息道:“跟虞世基商量,反而誤了大事!”
宇文化及下令逮捕虞世基。他的弟弟虞世南抱著世基大哭,請求代替他赴死,宇文化及不準。作為弄權的奸臣,虞世基也是死有餘辜。
虞世基落難的時候,有人勸他的兒子虞熙逃走,說:“事情已經這樣了,我打算送你去江南躲避一陣子,大家一起死了又有什麼用呢?”
虞熙卻極力推辭,他說:“扔下父親背叛君主,又有何顏面活著?感謝您的關心,我已經下定了赴死的決心。”
虞熙選擇伴父而死,也許我們今天看來有點迂腐,但從封建道義上來講,他的行為還是值得稱道的。
黃門侍郎裴矩平時對待士卒不錯,給驍果娶媳婦的建議就是他提出的,所以他的人緣很好。政變之時,亂兵都替他說話,再加上此人能夠看風使舵,不和宇文化及對著幹,所以宇文化及也沒處置他。還有一個沒受到衝擊的官員就是蘇威。蘇威的名聲、地位歷來顯赫,他去參見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為表敬重,還裝模作樣地集合眾人歡迎他。我們前面講了,這個蘇威本來就是個官迷,只要讓他繼續做官就行了,別的倒沒有什麼追求。
文武百官看到宇文化及已經大權在握,都非常自覺地到朝堂祝賀。但有一個人沒去,這個人就是給事郎許善心。
這個許善心,我們在敘述平陳戰役結束後曾經提到過他,當時他面對國破君降的形勢,哭得死去活來,讓文帝也很受感動。文帝公開讚揚他的忠心,後來又委以重任。這個我們在前面介紹過了。
宇文化及的反叛讓許善心的命運再次發生逆轉。
許弘仁騎馬跑去告訴他說:“天子已經駕崩了,宇文將軍代理朝政,滿朝文武都集於朝堂,天道人事自有它相互代替終結的道理,又與叔叔您有什麼相干?何至於這樣流連不捨啊?”
許善心很生氣,不肯去。弘仁回身上馬,哭著走了。宇文化及一點名,見少了許善心,就派人把他帶到朝堂上。
起初,宇文化及好言相勸,想讓他出來為自己工作。無奈許善心鐵了心了,堅決不從,宇文化及只好又放了他。許善心根本不領情,連一個“謝”字也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