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空如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唐)
此詩有多個版本,個別字句稍有不同,這個版本是筆者最喜歡的。
今天還跟一位朋友說,清晨最適合觀照寂靜,因為早上的時候,萬籟俱寂,人經過了一夜的休息之後亦能量滿滿,這時靜坐觀心,觀照內心深處的寂靜,並與整個天地宇宙的寂靜融為一體,是很容易契入進去的。
剛好今天這首詩寫的就是清晨古寺之寂靜空靈。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前段時間在遊覽青島湛山寺的時候,對於寺名心有所悟:湛然寂靜,不動如山,心常如是,即名為寺。此寺古往今來,無來無去,堪稱其古;上不見頂,下不見底,堪稱其高。湛然寂靜,無有染著,堪稱其清。清晨,朝日初升,覺性之光遍照一切,看似是自然界的太陽在普照萬物,其實在我們看見太陽普照萬物之時,覺性之光亦同時普照著一切。於生命之清晨,入生命之古寺,以生命之初日,照生命之高林,妙哉!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漫步於生命之古寺,處處皆為生命之勝景。在曲曲折折、層層遞進的幽深之處,在草木繁茂、群芳競豔的永珍森羅之中,卻有一處寧靜湛寂的生命禪房,既身處於永珍之中,又獨立於永珍之外。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寧靜的生命禪房,似乎在散發著一種神奇的清淨之光、吉祥之光,使這古寺中的一切都沐浴在這種清淨吉祥之中。從山間透射而出的陽光裡,同樣充盈著這種清淨吉祥,在陽光中穿梭飛翔的鳥兒也感受到了這種祥和之氣,歡快的鳴叫中透著無限的喜悅與靈動。寺中的潭水寂靜幽深,潭面如鏡,倒影著天地萬物,卻又一切空空無住,猶如道人之心。心如鏡,鏡如心,心空照潭影,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在這生命之清晨,在這生命之古寺,朝日如歌,高林如畫,曲徑幽深,花木繁茂,山光清朗,百鳥爭鳴,瓊宇如洗,碧潭如鏡。欲問禪房何在,在在處處不離。時時本自清淨,空人空天空地。寂光常應萬籟,清音不昧常鳴。雖有如幻光影,無染寂靜天心。
有人說,禪之一字,在於破空破有,一切無執。乃至“寂靜涅盤”之金剛山、法性寺,亦須破去名相,方可不負這“破山寺後禪院”之高名。高名?名相皆虛妄,何言有高名?一直沉默的詩人常建終於說話了:有破有立,方為常建,有破無立,即非常建。禪之況味,始自拈花,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既雲別傳,分明是有,若言虛無,斷祖道脈。只是離相,不可執實,須以心悟,契入本源。本源之性,佛佛無別,芸芸眾生,亦無不同。但見真性,即入禪房,真性常照,穩坐禪院。說空說有,皆有妙意,破空破有,為掃法塵。塵盡光生,方現本色,神光妙用,遍地琉璃。破山寺後,禪院之中,妙手常建,題詩八句,為續祖脈,而演妙曲——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如此妙音,你聽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