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空如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不僅見到了,而且深有體會,其生命也一直得以暢享自性桃源的快樂。而整天與他一起交遊的親朋好友,雖然也是志趣高雅之人——劉子驥,名雅,字子驥,但這種高雅的志趣依然停留在生命的表層,還沒有深入到生命的內在。所以他們在一起也會經常交流思想,陶令的自性桃源思想必定為其所熟知,而其聽說了之後,亦“欣然規往”——非常高興地打算前往。注意,是“打算前往”,說明一直處於“中士聞道,若存若無”的狀態,就是說,雖然對於陶令所說的自性桃源很感興趣,但並沒有認為這是一件性命攸關的大事,反而只是把它當成一種“高雅的志趣”,有也很好,沒有也沒什麼。心態已然如此,必然沒有足夠的行動力來支撐結果的達成。
【未果,尋病終】結果已經註定不可能成功。這裡的“未果”,還有一層含義,就是“打算”一直沒有變成“行動”,所以叫“未果”。就像很多人聽說了修行的好處之後,都躍躍欲試地打算修行——等有時間了就修行,等退休了就修行,等錢賺夠了就修行,等孩子長大了就修行,等病好了就修行......等等,總之是一直都在“打算”,同時也一直都是“未果”。“尋病終”,尋,即不久的意思。不久之後就因病去世了。注意,這個“不久”,也很有深意。到底多長時間是“不久”?很多人到了臨終的時候,突然發現,人生如白駒過隙,倏忽而過,還有很多事沒有來得及去做,死神的邀請函就到了。“閻王讓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於是匆匆而去,撒手人寰。所以,這個“不久”也許就是人的整個一生。再說,誰能預測死神給自己下邀請函的時間到底哪天呢?
【後遂無問津者】就連整天與自己在一起的至親好友都是如此,又何況他人呢?“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無,下士聞道,大笑之”,估計陶令對《道德經》亦非常熟悉,真正能夠聞道而行的上士實在太難遇到了,就連與自己一起隱居山中、不問紅塵、經常聽自己嘮叨自性桃源的志趣高雅之士,也僅僅只是一箇中士,生不起上士的“勤而行之”之心,對於其他沉迷在紅塵中樂不思蜀的芸芸眾生來說,又有誰能聽得進他的話呢?即使自己想說,也根本沒有人聽,就更不要說有人主動來問詢了。“後遂無問津者”,自性桃源的秘密從此沉入深淵,無人問津。寫到這最後結尾一句的陶令,又當是怎樣的心情......
桃花源記終寫成,後世紛紛傳美名。
但作理想之所寄,何曾認真而躬行。
曠世珍寶無人見,徒勞陶令著此文。
今日解得其中意,悲欣交集訴衷情。
桃花源中復泉湧,釀得甘醴敬先生。
願此新醅適眾口,不負先生一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