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諫阻納質 (第2/3頁)
九尾糊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遣子弟入朝,即為敬奉天子、睦鄰諸侯之策乎?”
“瑜實難苟同此論。”
其聲如玉盤落珠,清脆悅耳,由遠及近,漸入堂上。
孫權聞言,心中稍安,知是周瑜歸來,遂靜候其入。
不一時,但見周瑜身著錦袍,英姿勃發,步伐矯健,大步流星步入殿堂之中,氣宇軒昂,威儀赫赫,令人心生敬畏。
侍從見狀,忙從孫權身後趨前,輕聲稟報道:“主公,中護軍已至。”
周瑜步入殿中,先恭謹地向孫權行禮,拜曰:“主公在上,瑜有禮了。”
禮畢,方扭頭直視曹丕,言辭懇切,擲地有聲:“貴使之言,恐有未妥。”
“遣子弟入朝,非但未能彰顯敬奉天子之誠,反易招諸侯之疑,以為吾江東有攀附之意。此等舉措,實非明智之舉。”
魯肅見周瑜歸返,心中更安,如釋重負。
他與周瑜素交深厚,深知彼此本意皆不欲遣親子為質,以媚許都曹操。
但觀之前孫權神色,似有動搖之兆,魯肅心中不禁沉甸甸的,憂慮之情溢於言表。
時許都之使曹丕與蔣幹,正傲然立於堂前,言辭間鋒芒畢露,步步緊逼,催促孫權即刻作出決斷。
魯肅心知肚明,有些話若直言不諱,恐會惹惱來使,遂向周瑜投去一記微妙的眼神,示意其以輕鬆愉快之態,巧妙地將使者送走。
周瑜心領神會,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遂與曹丕嬉笑應對,言辭間巧妙周旋,避重就輕,絕不輕易洩露心中真意。
曹丕見狀,心中雖焦急萬分,卻也無可奈何,只得耐著性子,與周瑜你來我往,唇槍舌劍。
周公瑾是何等之人,言辭雖滑,又不會讓曹丕找到差錯。
一旁,郭婉冷眼旁觀,心中已然洞悉魯肅與周瑜的伎倆。
她輕啟朱唇,以僅蔣幹與曹丕能聞之音,跪坐於二人身後,低聲細語道:“此乃先禮後兵之策,意在先逐客去,再行內部籌謀。”
“周瑜既已歸來,定會與討虜將軍私下商議。吾等此次面見孫權,恐難有所斬獲。”
陸議也聽到了郭婉的話,瞅了她一眼。
奇哉怪也,奉禮女官也敢發言?
果然,不出郭婉所料。
周瑜與曹丕周旋多時,終以一句“此事須待主公深思熟慮,方能定奪”為由,婉言送客。
曹丕雖心有不甘,卻也只好收起鋒芒,悻悻離去。
待曹丕等人離去後,周瑜與魯肅相視一笑,彼此心照不宣。
待曹丕等使節離去之後,孫權遂遣散了堂下其餘文武百官,獨自端坐於高堂之上,神色略顯疲憊,目光卻銳利地注視著下方的周瑜與魯肅二人。
他心中早已明瞭周瑜之前的微妙示意,此刻,孫權只欲傾聽周瑜之真意,以窺其內心所想。
孫權緩緩開口,言辭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威嚴:“今日之事,吾已知曉爾等之意。”
“然此事關乎江東大局,吾不得不慎重考慮。今遣散眾人,只留汝二人於此,便是欲聽汝等肺腑之言。公瑾,汝有何見解?”
周瑜端坐案前,朝孫權拱手進言曰:“昔者楚君初封於荊山一隅,地方未及百里。然其後嗣賢良,廣土闢疆,於郢都奠定根基,據有荊、揚二州,南達南海。子孫相承,享國九百餘年。”
“今將軍承繼父兄之餘烈,統御六郡之精兵,糧草豐盈,士氣高昂。且我江東之地,山川壯麗,物產豐饒,鑄山煮海,民安士奮,真乃龍興之地,何須遣親子為質於人?”
“一旦質子落入曹操之手,吾等必將受制於人,事事須與曹操相呼應。”
“彼時,吾等所能得者,不過侯印一枚、僕從十數、車馬數乘而已,安能與吾等自創功業、稱孤道寡之志向相提並論?”
“今之計,莫若靜觀其變,先觀曹操之動向。”
“若曹操能秉持道義,拯救天下蒼生,吾等歸附未為晚也;”
“若曹操驕橫跋扈,圖謀不軌,玩火自焚,將軍但待天命即可,何必遣子為質?”
孫權讓侍從將曹丕所贈的羅綺之盒開啟,將織物把玩在手,淡淡問道:“然則,若曹操以此為藉口,興兵來犯,吾等當何以應對?”
周瑜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主公勿憂。”
“曹操雖勢大,然其內部矛盾重重,難以一心。且其兵馬遠道而來,疲憊不堪。吾等只需堅守江東,以待其弊。”
“若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