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好同志,你是有不同意見嗎? (第2/3頁)
湖海平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退之中。在居民負債接近歷史頂位之際,再讓居民買房接盤的機率很小很難。
反而三四線城市的青年,不投資就不會虧錢,工作也沒那麼卷。雖然收入比不上一線,但勝在沒有負債,實際可花的錢一點都不少。
這是部分三四線城市二十歲到四十歲人群的收入和負債資料表……
對比一線居民而言,三四線城市的青年確實負債壓力較小。
而目前一種很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一線城市的年輕人,正在躺平。
神州正在滑向某種程度的“低慾望社會”。
低慾望社會率先出現在島國,出生在島國經濟泡沫破滅後的年輕一代,對於未來長期發展惶恐不安,年輕人不願承擔房貸,結婚生子,試圖透過減少消費來增加儲蓄。
村上春樹曾在一篇雜文中描述過泡沫經濟時代的東京的生活:“即使收入成倍增長,地價的增值卻遠高於它,人們買不起工作單位附近像樣的住房。他們的家遠在郊外,每天花費一個半到兩個小時,擠在令人窒息的滿員列車裡上下班,為了償還房貸加班加點,消耗寶貴的健康與時間。”
這和北上廣深許多年輕人的現狀也能互為照應。
可以說島國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希望。因為這是一個低慾望國家,很多年輕人無動於衷,啥也不想幹。
對比一下神州社會的現實,雖然還沒有完全符合低慾望社會的定義,但是少子化以及高齡化已經出現了,消費的信心也確實大不如以前。
如今,在神州的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也正經歷著一種不得喘息的狀態。
比年輕人不結婚更可怕的現象來了,就是躺平。躺平是指放棄了努力工作,賺大錢的目標,而是選擇透過縮小自身慾望來緩解生活壓力。
躺了一年之後,現在年輕人不光不結婚,也不消費。
在逗瓣,有30萬人參與“極簡生活”小組,21萬人在【不要買|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8萬人在【低消費研究所】,還有15萬人在【如果我們可以不透過消費獲得快樂】小組。
不結婚、不生娃、不買房、不消費,人生時刻太快樂。
大家看看這個資料圖,過去十年,神州結婚領證的人從600多萬對跌到300多萬對。而單身的人數卻突破了2億大關。
要知道,30年前,每年新生兒2000萬以上,去年不到1000萬。
現在許多的年輕人不願買房,其他大錢也都不願意花。
以前流行LV,現在流行免費紙袋,以前逛天苗東晶,高品質高保障,現在拼夕夕買10塊錢手機殼,不滿意就退貨。
前段時間軍大衣賣爆了,年輕人說不是買不起羽絨服,而是軍大衣更有價效比。
躺平現象並不是神州獨有,最早出現在歐美等西方國家,之後在島國、韓國等東亞國家也出現了類似現象。
如英格蘭的“尼特族”、美麗國的“迴旋鏢一代”、高麗的“獨居一代”等。
年輕人抱著“既然得到這些很困難,那什麼都不要”的心態。
除了不消費不工作不交流,很多年輕人還想逃離一線城市。
前段時間,小虹書聯合社科院、dt財經發布了《蹲個城市:年輕人選擇城市新需求洞察報告》,報告中顯示,超過8成的年輕人有過換個城市生活的想法。
越來越多人覺得“習慣了小城的人間煙火,才發現,原來人生不止有工作”。
但是在逃離的背後,不是年輕人拋棄了一線城市,而是一線城市拋棄了年輕人。
在繁華的都市街頭,燈火輝煌卻難掩年輕人的疲憊與迷茫。
一線城市的競爭異常激烈,人才濟濟。年輕人時刻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這種巨大的壓力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快節奏的生活、高強度的工作讓他們身心俱疲。長時間的加班、頻繁的出差,使得年輕人幾乎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在這個城市裡,他們彷彿只是一臺不停運轉的機器,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列聘網對神州20個主要城市的新發職位情況,又做了一次調查。北上廣深依舊是頭名,但佔比已經下滑到了42.1%。
而疫情之後到現在我國的失業人群有多少,很難精準統計。不過這幾年教培行業、房地產和基建行業、製造業裁員後都出現了大量的失業人群。
網上和現實中隨處可見就業困難,比如大學生剛畢業即失業,年過35歲的中年人士被辭退後久久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