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然北方有鮮卑,東邊有羌胡,西邊有烏桓,南邊有匈奴,而我漢人在幷州人員稀少。
一旦周邊胡人開始動亂,恐以楊家軍一己之力難以抗衡;這一次王太守身死之事震怒朝廷,天子已經下旨令幷州刺史張懿平叛。
若我沒有估計錯的話,一旦春日到來,恐怕漢軍將會立即發兵,若是到時胡人也伺機而動,將軍可有良策?”
她這種小反賊竟然也讓朝廷震怒了?楊秋忍不住笑出了聲。
對於張遼的問題,楊秋沒有立即作答,反倒丟擲了另一個問題。
“文遠,你這疑問,我稍後自會給你答案。但此刻我心中倒有一個困惑,想要先向你求解,為何你會選擇跟隨於我?
想那天子高坐龍椅之上,恐怕也未必覺得我這反賊能夠掀起多大的風浪。即便刺史明年出兵討伐,恐怕亦覺得我這反賊可以輕易鎮壓。”
楊秋雖欣喜於張遼的信任與青睞,但其中緣由,仍需弄個明白。
她究竟有何特質,能得張遼如此看重?
想當年,張遼並無此念。
那時張家尚為大漢忠臣,從未想到亂世將至。
即便做了那個奇異地夢,張遼也只是對楊秋多了幾分留意。
多年相交,他發現自己一個男子在武力上竟不及一女子,於是一直立志打敗楊秋。
然屢戰屢敗,始終未能如願,不過也僅視其為勁敵。
又因楊秋背後有神秘師傅,張遼對其另眼相看,以為此女未來必成大器。
但究竟將成何等大業,當時張遼亦未曾想透。
隨著年歲漸長,張遼逐漸接觸到家族內部事務。
那時,他以為自己武力超群,可以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於家族學習中,他洞悉了朝堂地形勢,明瞭士族權貴間地遊戲規則。
於是發現自己年少時的志向,竟是如此虛妄。
朝堂間的權利遊戲規則,分明是關東世族的天下!
縱有人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如涼州三明,他們曾是威震一方的猛將,為朝堂立下汗馬功勞,平定羌人之叛亂。
但皇甫規、張奐、段熲開始不斷受到宦官的迫害,被漢恆帝罷官免職,雖後來重新啟用,然其結局各異,令人唏噓。
尤其是段熲,縱使後來投靠了宦官,最後卻還是被逼在獄中自盡而死!
張遼自此洞悉朝堂之弊,明白涼州武人在朝堂上難以立足,更勿論幷州武人,根本就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
故縱有滿腔抱負,張遼亦知自己在這朝堂之上絕無前途可言。
況這些年來天災人禍接連不斷,天子昏庸無能,朝堂亂象頻生。
眾多士族皆在私下揣測,這天下即將陷入動盪。
張遼心中,亦有此預感。
於是張遼常思未來天下大亂之際,家族應何去何從,自己又應投靠何方明主?
左思右想,張遼覺得,必須在幷州尋找明主,絕不能投靠幷州之外的人。
於是,張遼提到了這樣一樁舊事,
“將軍可知,光武帝當年為何定都洛陽?”
若依官方之言,自然是因關中之地歷經戰亂,滿目瘡痍,人口稀少,田地荒蕪,已不復長安昔日之繁華。
而洛陽則地處優越,周圍有八大關隘,可西進關中,北接太行,東進中原,南臨南陽等富饒之地。
作為都城,必匯聚天下之糧食財寶。
長安之地雖險要,但轉運糧食極為不便。洛陽則地理位置更佳,漕運陸運成本皆低,故光武帝當時選擇建都洛陽。
但這也就叫做官方說法了,其實真正的原因,眾人都心知肚明。
於是楊秋開口言道。
“實則因隨光武帝起事的將領功臣集團中,大半皆為南陽人士,而另一半則為冀州士族,故光武帝不得不將都城定於洛陽。”
一個皇帝若是不想當光桿司令,團結自己的統治基本盤是非常有必要的。
昔日劉秀起兵,麾下功臣集團皆以關東為利益所繫。
若輕棄此地,立都長安,那就相當於拋棄了你的統治基本盤,你的皇位都會坐不穩。
所以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洛陽當然有地理優勢,但選擇定都在這裡,是因為他的基本盤在這裡。
這也就導致東漢一朝,朝堂權力中心始終被關東士族所佔據,此乃開國之初便已奠定的格局,外力難以撼動。